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

风水大师 2023-02-25 09:31www.huluw.com风水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刍,繁体为刍,从草从手,意思是以手除草,也特指草而言。刍狗,就是草狗,用草扎的狗。


  这句话也是颇让人费解的一句话。仁,从人从上。右边的不是“二”,而是“上”字。甲骨文的上字,是一横上面点一个点,这个点是指事,一横代表地面,意思是地面之上。所以,仁字的本义,就是上边的人。上边的人是什麽样子呢?就好象哥哥要照顾弟弟,父母爱孩子,君王要体恤下民一样,这就是上边的人该做的事,所以,仁的意思,就接近于“爱”。
  ,这个爱,也是分层次的。爱字是怎麽来的,就不讲了,只说它的三个层次。
  下层的爱,是贪求与索取。比如,爱吃肉,爱干什麽,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很多男女间的爱,也是在这个层面。此方爱彼方,这个爱,就意味著佔有。这种爱,实际上是出自私心,是一种束缚。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男女关系,双方都会很难过,并且结局大多都不好。因为,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当一方被这种爱束缚起来的时候,出于本能,这个被束缚的一方就要逃避这种爱的束缚。
  中层的爱,是一种给予与奉献。比如,经常讲,母爱,无私的爱著自己的孩子。不过,现在的母爱,也变味儿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也是出于私心,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者实现自己的愿望,打著“为你好”的旗号,无情的摧残著孩子。真正的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尔雅」曰“惠,爱也。”爱,就是施惠于人。
  上层的爱,是一种尊重与包容。尊重,就是接纳被爱对象本来的样子。好也爱,不好也爱,善也爱,恶也爱。包容,就是接纳被爱对象阳光的一面,也爱其阴暗的一面。这是一种圣人之爱,博大的爱。大多的宗教,传播的都是这种爱。象基督教的“神爱世人”,佛教的“普度众生”,都是一样的。,现在的修行人,理解不了教主的精神,由著自己的局限而分你我彼此。基督教的人爱信基督教者,对于其他教派或者不信的人,这种爱就打了折扣,甚至敌视之。佛教也是这样,有些佛子总把另一些人以外道视之,他其实忘了,外道也是众生之一,而非在众生之外。佛家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就是不管是什麽样的人,也不管是不是人,都对它仁慈,所以,爱外道,也爱恶魔,爱畜牲,也爱蚁虫。
  另一个,有句话叫“大爱不爱”,这就是对老子这句话的概括。总会有人问,佛菩萨那麽博爱,怎麽不把所有的灾苦众生都救起来,怎麽还会看著地狱的那些鬼众受苦?释迦牟尼为什麽看著琉璃王屠杀释族而置之不理?却忘了另一点,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个缘是什麽?缘就是一个人向上的心,向善的心,寻求解脱的心。就比如,一个人,迷路了,这时若请教一旁的佛给指个路,这个请教的心就是缘,有这个缘,佛就可以给他指路了。,这个迷路的人,也不去请教,只管一个人走路,佛虽然知道他迷路了,但能主动上前给他指路吗?所以,佛家的慈悲,也是有条件的,得有个缘起,并且这个缘起是由被慈悲的对象发起的。说白了,得自救,佛不度人人自度的道理也就在这裡。佛只是助缘而已。
  所以,大爱不爱,大爱,就是重因果,重规律,重缘起,不会无缘无故的爱,这是大爱。这是站在天道的角度,站在圣人的角度,站在佛菩萨的角度来讲的。不爱,是站在一般大众的角度来看的。一般的大众去看那些圣人,佛菩萨,就会觉得他们有时很冷酷,无情。却并不理解他们那样做的深意。成语“大义灭亲”,多多少少反映了“大爱不爱”的道理。“大义”就是“大爱”,“灭亲”就是“不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刍)狗。”天地没有仁爱,万物就象草扎的狗一样;圣人没有仁爱,老百姓就象草扎的狗一样。这就是大爱不爱。所以,高人不露面,露面不高人,古往今来的高人,隐士,都不会直接出来参与世事的,因为,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皆有定数。如果看不到这个层面,就难以真正的理解这句话。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橐,口袋,龠,管子。橐龠,就是风箱,以前的风箱是用皮做的,即橐,龠是连著风箱的输风管。皮制的风箱后来就改成了木制。天地之间,多象一个大风箱啊!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屈,从尸从出,描画的是一个人蹲在坑中的样子,引申而为收缩、弯曲之义。天地之间,虚而不实,,却并不会塌陷。屈在这裡,有减少的意思。「心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淨,不增不减。”这句话,与老子这裡所说的“虚而不屈”的意思是一样的。虽然看著是虚的,空的,无的,,一旦动起来,却又会有无穷的变化,虚中有实,空中有色,无中生有。“动而愈出”即是此意。动而愈出,就是佛家所讲的“心生万法”。,从根本上讲是这样,又不完全是。之前就提到过,老子还是侧重于外在,而释迦牟尼侧重于心性。,二者所言,都是根本,类似于波粒二相中的波粒,老子所说为粒,释迦牟尼所说的是波,但二者是一不是二。
  前面这几句,都是讲天道的,一句,又落实到人道上。“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言数穷”,这句话,有很深的意思。中国人讲一个“气数”,凡事凡物都有一定的气数。要问为什麽?不为什麽,已经说过,中国人不象西方人,非要搞什麽试验,中国人举一反三,不出户而知天下。试问,世上的事,有什麽是恒定不变的?不管什麽东西,有新就有旧,有生就有死,这就是规律,就是道,就是气数。
  气数讲的就更具体了,由新到旧要多长时间,由生到死要多长时间,中国先人都算得出来的,前算500年,后算500年,这都不是传说。一个人的一生命运,也大致算得出的,这就是算命。这些,并非是子虚乌有,骗人的东西。,话也说回来,有没有人真算这个的?没有。还是那句话,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也有人去算的,算的,就非是真人。算出来的,也是不淮的。真算得淮的,不算。为什麽?因为,自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无法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算出来又如何呢?所以,明白人怎麽会做糊涂事?真人是不算这个的。这就叫“天机不可泄露”。
  简单地说,人有人的气数,国有国的气数。人的气数,具体到,一个人一生呼出几口气都是定好的了。正所谓“阎王叫你三更死,没人敢留到五更。”都是一个道理。这个很重要,也很科学。所以,修行人,讲到养生,其中之一即是养气。这个养气,一是不要做剧烈运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有氧运动;一是尽量深呼吸,呼长气,延长每一口气的时间,这样,一生的寿命就延长了;另一个,少说话,因为,一说话,气就短,呼吸就多,就相当于缩短了寿命。所以,圣人都是少说话,乃至于不说话,这不仅仅是“三思而后行”那麽简单,道理是很深的。
  “多言数穷”,在这裡,并不仅仅是说,说话多了,人就短命,而是指世间的一切事情。这裡是以事言理,世间的道理,就是凡事都有穷尽,都有定数,都有一定的规律,,凡事都不能过,过犹不及,不能偏激,应该走中道,中道是什麽道?中道就是合于规律,合于自然。就是上一讲裡提到的“和其光,同其尘”,就是孔子所说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如果这样做了,就会“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随心所欲,自天佑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huluw.com 葫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