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易学传播中的误区
当我们踏入公共场所,特别是旅游景区或寺庙周边,总会遇到各种关于“周易算命”、“周易起名”的摊位;在新华书店里寻找一本《周易》时,它似乎被放置在了一个特殊的“宗教”书架。当我们翻阅那些由达人撰写的书籍,声称揭示《易经》中的养生智慧时,却发现它们往往只是挑选经文中的个别词句来解读,如提及《乾》卦时建议多吃灵芝、桂圆等。再或者,画家们将自己的经历与易经相结合,分享一些神秘的体验,如背后似乎站着一个代表财富的皇后或武则天等。这些关于算命、起名、养生智慧等话题层出不穷。《周易》究竟是一本哲学著作还是卜筮之书?它的真正面貌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真实面目。
我们要认识到关于易学的一些误区或盲点。让我们以一些实例来说明。
第一部分:易学误区示例
易学通常包括易图、易经、易传和易史。我们将围绕这些基本框架进行讨论。
一、称说误区
古代有“四书五经”的说法,特指九种书籍。《易经》的称说并不稳定。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周易》或《易》最早是指64卦。直到司马迁的《史记》,仍如此称说。然而在现代,对《易经》的称说存在混乱现象,例如有人将其称作《黄帝外经》。为了避免混淆,学界已经对64卦(经文)进行了新的称说,称之为“《周易》古经”。
二、基础知识误区
《周易》古经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河图》、《洛书》、太极八卦等。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误解或疏忽可能导致严重的错误。例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头的朝向问题,以及用“八卦”二字单一替代等。文艺作品中对天干地支及生肖的误解或误读也是常见的问题。
三、释文误区
最早的《周易》释文是由孔子和他的学生整理的“十翼”。自汉唐以来,解卦的基本方法一直脱离易图释文,成为了最大的误区。除此之外,还存在易图误区和经文误区。易图误区主要涉及太极图、《河图》、《洛书》的起源和真实性。经文误区则包括对卦名的误解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错误解读等。
探究古易经中的字义和字音变迁,如同解读一部深邃的历史长卷。在《说文字通》中,关于“遘”与“姤”二字的使用便是一大讨论焦点。这两个字的音、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诸多解读。郑玄的《周易注》和虞翻的《周易注》中分别使用了这两个词,呈现出古汉语中字义的多样性和变迁性。通行本虽以“姤”为常用字,但实际上,“狗”、“坸”、“敂”三字皆从“句”得声,可以通假互文见义。字音方面,《比》卦和《贲》卦的读音问题,凸显出汉字读音的多元性。王力主张卦名读fēn,而《汉帛经》作“蘩”,读fán,这些不同的读音都反映了汉字的语音变迁。
在字义方面,《震》卦的解读引人深思。该卦是两个单卦《震》相重,象征雷的象征意义并非总是符合卦辞和爻辞的解读。比如,“震惊百里”,“丧贝七日得”,以及“婚媾有言”,这些描述与雷的实际影响并不完全吻合。相反,地震(古人称地动)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特点或状况,更能体现出震卦的真实含义。
关于卦画,观图4中的文物版本与传世版本在阴爻描画和单卦排列上存在明显差异。六爻并列的解卦方式容易将读者引入误区。郑玄对《姤》卦的解读以及卦辞、爻辞的不同解释也让人莫衷一是。这些差异反映了古人对易经的理解存在多样性。例如,“贞”字在易经中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早期甲骨文形态是鼎形,后来逐渐演变为其他形态,并增加了不同的义项。这些变化都说明了汉字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
贞卜吉凶之解,微妙深邃。当卜问之事涉及大事与小事之分时,其解读便有所不同。小事得正,则尚可成就;而大事得正,未必能成。这其中不禁让人思索,何为小事,何为大事?又如何与“屯其膏”相联系呢?同样地,“得其正”,为何小成大败各异?若将“贞”解读为“鼎”,则另有一番意味。小鼎象征精心规划,细水长流;大鼎则可能意味着无度挥霍,坐吃山空。显然,劝人节俭去奢,实乃合情合理之道。
在探讨卦名“姤”的字形演变时,我们发现其义变是指从上下两个单卦转变为以爻为单位解读卦象。这一转变改变了《易传·系辞下》的原则,即聪明达知人士观《彖》辞,则能深入理解上下两个单卦的意象。考察《彖》辞,每一卦都严格依照上下两个单卦来阐释。例如,《彖·姤》中提到“姤,遇也,柔遇刚也”,便是将下上两个单卦《巽(长女)》《乾(父)》的阴阳性质交代清楚。郑玄在解读时却将两个单卦的人伦比附转移到以爻位阴阳特质作人伦比附,失去了两个单卦的独立性质。这种以爻为单位解读的方法被晋代的王弼、唐代的孔颖达以及现今的权威著作所沿袭。
郑玄不仅忽视了两个单卦的独立存在,还故意混合两个单卦制造“互体”说卦。这种将一卦六爻中的二、三、四爻或三、四、五爻的阴阳性质定义为另一卦的做法被称为“互体”。他举例说,《观》卦的“互体有艮”,意味着当二、三、四爻的性质被定义为艮卦时,整个《观》卦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做法彻底脱离了原来两个单卦各自独立的格局。
为什么坚持上下两个单卦的独立性质极为重要呢?从理性角度看,《易传·系辞下》明确指出,《易》的成书过程是每个卦的卦画从原始状态到最终状态,以决定每个爻位的阴阳性质。上下两个单卦的六个爻位相互聚合,唯一表达的是特定时间段与天地万物空间的关系。从实证角度看,孔子在《汉帛传·要》中通过给学生解读《益》和《损》两卦,借助卦画在《洛书》上的位置来确定其对应的时间段和万物的生长收藏空间信息。这表明借助卦形解读是了解时空关系的重要方式。一些解读方式干扰了对“唯其时物”概念的理解或认同,尤其是以爻为单位代替以单卦为单位进行的解说。后者保留了原卦的形质并保持了时间空间的联系,而前者则随意排列和组合卦画,忽略了形质的变异。
在《易》学史上,朱熹因其特殊身份,其著作《周易本义》影响深远。《周易本义》在释文方面也存在误区。由于种种原因,《四库全书》收录了这部作品并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但其中的释文误区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易经的真正含义和背景知识才能避免走入误区并正确理解易经的智慧和哲理。朱熹在深入研究《易学》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洞察力和独特的理解。他的工作尤其体现在对易经图像的解读上,这些图像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对伏羲八卦方位图与太极图的对应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对列图中的说明更是揭示了《易》的本质,这些都体现了他的卓越智慧。
他的研究历程中,尽管在某些地方思维停顿,但并未止步。在注《易传·系辞》时,他对其中“子曰”的解读虽有所缺失,但他对孔子以问答形式强调圣人设卦的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深化了“设卦以尽情伪”的观点,并对比了现实与未来的象,揭示了《易经》的深层含义。他对“卦”的理解也独树一帜,融合了形符与声符,揭示了其兆义与方略形态的卜筮的区别。
朱熹在某些地方的研究并未深入,他的理解存在一些局限性。他对“十翼”中的卜筮操作步骤的主观推断并不准确。对于《易》的理解,朱熹常常局限于卜筮的角度,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他对易经全面深入的理解。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缺乏深入的探索,比如他对于孔子图解卦一无所知,无法深入探索易经的内在含义。他的这些理解在某些地方甚至偏离了孔子的本意,比如他将朱熹所定的“变占”之法与孔子的理念相去甚远。
尽管如此,朱熹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他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易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他的理论虽然存在一些缺陷和局限性,但他的探索精神和对易经的深入理解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对易经的研究和解读不仅丰富了易经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考易经的角度和思路。朱熹的研究工作是一次富有启发性和价值的探索。在解评《周易》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多误区和误解。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些误区,并尝试提出走出误区的建议。
关于《周易》的起源和本质,存在一种普遍的误解,即认为《周易》仅仅是卜筮之书。这种观点在汉唐时期已经产生,并在后世被不断重复和强化。《周易》实际上包含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人文价值,它是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指导。孔子所说的“《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揭示了《周易》作为理政安邦大道之源的地位。我们需要纠正这种误解,重新认识《周易》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周朝礼制乐律的初纲或预案,也是后世朝纲的先声。它定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调,甚至成为现代文明不可除去的原始基因。这一重要观点往往被人们忽视。人们应该理解《周易》如何将社会人文与宇宙天地有机统一于礼乐之道,以及其对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重大指导意义。
为了走出易学的误区,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建设性的措施。订正主导舆论是关键。我们应该摒弃那种将《周易》仅仅视为卜筮之书的观点,重新强调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我们还需要深入经传子集的研究,从源头上了解《周易》的真正含义和价值。学界应该加强对《周易》的研究和探讨,推动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易学的发展。
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周易》并非仅仅是古代的书籍,而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经典。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我们应该在现代社会中推广和应用《周易》的思想和价值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周易》的智慧。
走出易学的误区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周易》的真正价值,订正主导舆论,深入经传子集的研究,推动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并在现代社会中推广和应用《周易》的思想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周易》,让其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指导。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学者投身于易学的研究和探索中,共同推动易学的发展和创新。在深邃的历史长河中,孔子在《汉帛传·要》中留下了关于《易》的深刻见解。他详细阐述了三种能级操持者:明君、祝官、卜巫,他们各自在《易》的领域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孔子强调,明君与史巫在用《易》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依赖卜筮。他还预见了后世对孔子的疑惑可能会与《易》有关,但他坚信自己的德行与史巫是相通的,只是归宿不同。历史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后世尊孔人士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史巫的行列,将《周易》视为卜筮的工具书。我们需要拨开迷雾,透过卜筮理念的笼罩,深入探究《周易》的本质。
我们必须警惕文化的沉渣泛起。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一些流传甚广的民谚,如“算什么命,问什么卜”,虽然被多次引用在各种文献中,但宗教场所设卦摊的做法却是违反教义的。当下各种算命方式如电脑算命、《周易》相面等,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或教育基地,都是对摆脱社会积习的直接冲击。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保持警惕,不应轻易纵容。
普及易学基础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宋代的蒙学教材开始,就融入了易学的内容。现今的中小学教材也应该融入易学基础知识,以便于对青少年进行传播。中医院校的教材如《黄帝内经》也应加入相关的易学内容,如《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等辅助材料。这样可以使大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此温馨提示: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智慧。
风水布局
- 到底是什么?易学传播中的误区
- 吕祖灵签在线抽签8签 吕祖灵签详解100签
- 子平八字合婚,子平四柱八字
- 五行中,你属什么就是什么样的人!
- 文昌帝君灵签65签 玉帝灵签13签解签
- 2019属鼠吉凶 2019年命里犯鼠吗
- 印星太旺的八字案例 如何看八字中的印星旺衰
- 客厅风水布局_客厅风水破财五大忌是什么
- 怎么知道八字缺什么东西,怎么看自己命里缺什么
- 入门阳宅风水知识汇总大全 阳宅七曜风水视频
- 办公室工位风水怎么说_办公室工位风水怎么选最
- 八字过旺怎么选喜用神 怎么去判断八字里的喜用
- 阳宅风水天梯局是什么意思 倪尚忠阳宅四十八局
- 阳宅风水收山收水什么意思 什么叫收山收水风水
- 如何打造客厅风水图 客厅放垃圾桶的风水
- [什么样的面相有福气]面相看什么样的人非富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