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基础奇门遁甲的排盘原理

风水大师 2025-02-17 08:53www.huluw.com风水师

关于定局的奥秘

这篇文章将带您探索奇门遁甲中的定局之谜。在奇门遁甲的排盘之前,我们必须确定一个基本盘,也就是地盘。这个基本盘的选定对于后续的神盘、天盘、人盘的数据推演至关重要。定局的选定方式与奇门遁甲的排盘规则无关,不论各流派之间排盘规则如何差异,基本盘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使用转盘布局还是飞盘布局,关键在于先确定这个基本盘。

这个基本盘的选定依据是什么呢?答案就藏在“节气用局图”中。例如,根据这个图表,如果在冬至节气范围内起局,就应该按照“冬至一七四”的口诀来选择阳遁局数。但这个图表的形成时代,可能并未精确到交节时刻,而是按日来使用的。对于古代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能依赖国家颁布的通行历法来查到每一节气的交节日,而非精确到交节时刻。节气的精确度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精确到“日”而非“时刻”。

那么,现代人与古人的这种使用方式之间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因为古代对交节时间的测算精度低于现代。除了极少数精于测算的星象学者、天文学家可以测算出比较准确的交节时刻,多数人只能依赖历法来查询节气日期。这样一来,节气的使用就可能出现误差。比如,按照节气用局图使用阳遁一局后,因为每个节气的实际天数超过15天,导致节气与用局的误差逐渐扩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置闰法”应运而生。这是一种在奇门遁甲古籍上记载的主流定局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种机制来减少用局规则与真实节气的偏差,并引入校准机制以防止误差过大。这种机制只在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之前进行校准,其他节气则按照节气用局图推进。如果误差足够大,就会“置入”一个虚拟的节气三元,也就是“闰节气”,来修正误差。

在时间的流转中,大雪节气已经悄然来临。在大雪下元局用完后,距离冬至日还有九天以上的时间,此时我们引入一个特殊的虚拟节气——“闰大雪”。这个“闰大雪”的三元口诀与大雪三元保持一致,也是“四七一”。上元五天使用阴遁四局,中元五天使用阴遁七局,下元五天使用阴遁一局。这样过后的十五天,我们才开始正式进入冬至的“一七四”。但这就像一场时空的接力赛,短暂地置入一个虚拟的节气,会导致后续节气的用局推进速度暂时落后于真实节气。这种现象在古老的术语中被称为“接气”。虽然只是临时性的调整,但我们可以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局的推进速度会重新超越节气,恢复正常的“超神”状态。

想象一下,当冬至(或夏至)已经来临,而前一节气的三元尚未用完十五天时,我们会继续使用前一节气的局数。这种用局推进落后于真实节气的情况,便是置闰法带来的副作用——接气。对接气的情况我们并不进行额外的校准。

置闰法不仅引入了“校准”机制,还巧妙地融入了“便捷化”机制。这个机制与中华上古的干支历法紧密相连。如果不与历法相结合,不同年份每天的用局与日期之间将毫无规律可言。想象一下古代的人们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情况下如何生活和工作,这样的便捷化机制无疑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那么,置闰法是如何将“校准”与“便捷”完美结合的呢?原来,每一节气的上元的起始日都会巧妙地符合干支历法中的一个特定组合——我们称之为“符头”。在六十甲子的表中,每一行是五个干支的组合。置闰法规定:用局图表的上元日的干支必须符合这四个符头之一。这种规定背后的合理性在于:大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冬至日子时,是古圣先贤制定的夏历起点。因此从根源上来说,冬至日确实是符头所在的正授之日。但由于历法与节气的误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后来的冬至日可能不再是甲子日或其他符头之一了。尽管如此,置闰法的这一规定确保了奇门遁甲定局的精准性。例如,当使用置闰法定局时,首先需要查找当前所属的节气(不是真实的节气而是奇门遁甲中的节气)。查到了所属的奇门节气后就能知道是属于上中下哪一元了——根据当日的干支来确定所属:甲子、甲午、己卯、己酉开始的五天用上元局;甲寅、甲申、己巳、己亥开始的五天用中元局;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开始的五天用下元局。这就确保了奇门节气与符头的精准对应关系。在进行校准时我们会以上元符头为准。例如在大雪下元用完后我们将迎来一个符头日这个日子是开始用冬至的三元还是要置入虚拟的大雪三元这取决于真实冬至节气还差几天到来误差是否过大如果误差过大我们就引入虚拟的大雪三元否则就直接开始用冬至三元。如2019年12月22日尽管是真实节气的冬至但在置闰法的奇门历上这一天仍然是大雪下元的最后一天因此继续沿用阴遁一局直到第二天才开始使用冬至上元的阳遁一局即奇门节气的冬至是12月23日而非22日。那么这种置闰法背后的奇门历是如何编制出来的呢?这需要结合古代的天文历法和传统智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回溯至一个特定的正授日,我们可以清晰地展开时间的推演。正授日指的是冬至或夏至日,而那一日的日干支恰好与上元的符头相符。以最近的例子来说,2017年的夏至,这天是符头己卯日。从这一天开始,我们按照“夏至九三六”的规则,使用夏至上元的阴遁九局,每五天更换一次局数,依据用局图的右半圈逐步推进。经过180天后,大雪下元的日子落在12月17日(戊寅日)。

次日12月18日又再度迎来了符头己卯日,而真正的冬至节气则是在12月22日(癸未日)。这里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概念——“置闰法”。在2017年12月18日(己卯日),我们依照冬至上元的阳一局开始置闰,这个时间比真实的冬至节气提前了四天,被称为“超神四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017年12月18日的冬至起,经过一轮360天的用局图循环,我们抵达了2018年12月12日,这是大雪下元的最后一天。在次日12月13日(己卯符头),我们不能立即使用冬至上元,因为真实的冬至是在九天后,即12月22日。我们已经达到了置闰的条件,因此从12月13日开始置入虚拟节气——闰大雪。这个虚拟节气与大雪用局口诀相符,即阴遁四局、七局和一局依次使用五天。通过这样的用局方式,我们最终在2018年12月28日才开始使用冬至上元,这时已经落后真实冬至节气六天了。“置闰”的副作用使得原本的“超神九天”转变为“接气六天”。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内容源自网络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处理或撤销。在互联网这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中,我们倡导知识的交流与分享。

Copyright © 2016-2025 www.huluw.com 葫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