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矮星周围发现造星迹象 暗示宇宙或存更多岩质
天文学家所观测的褐矮星被编号为ISO-Oph102,或者Rho-Oph102,是位于蛇夫座方向的昏暗恒星形成区,其质量为60倍木星质量,或者是太阳质量的0.06倍。由于褐矮星的质量太低,它们无法像普通恒星那样点燃热核反应,它们会随着引力作用范围的缓慢收缩而释放热量,只不过与普通的恒星相比显得暗淡了许多。
天文学家对比在0.89毫米和3.2毫米波长上的尘埃盘亮度,从波长梯度上看,0.89毫米到3.2毫米亮度衰减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这说明了其中不仅含有毫米级的颗粒物质,也可能存在更大粒径的尘埃颗粒,研究人员从中推测随机性的碰撞导致了尘埃颗粒的聚拢变大,从而为后来的行星演化奠定了基础,这个发现并不符合此前认为的在尘埃盘轨道外侧由于颗粒物质运行速率太大而无法聚拢的理论。
根据现有岩质行星形成理论,宇宙中的尘埃和微小物质颗粒在引力的作用下聚拢,进而旋转并不断发生随机碰撞,该现象一般出现在新生恒星周围的轨道上,酷似一番“尘土飞扬”的世界。
褐矮星被称为“失败的恒星”,由于其质量无法达到氢核聚变而无法成为主序星,在褐矮星周围发现高致密度的尘埃颗粒暗示银河系乃至宇宙中可能存在大量的岩质行星,因为褐矮星的银河系中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在此之前,天文学家认为聚拢的颗粒物由于尘埃盘的密度太低而无法演化,而且微颗粒间的碰撞由于速度太快而无法粘合在一起,有理论认为大量的尘埃颗粒应该往轨道内侧移动,从而远离尘埃盘的外侧轨道。对此,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卢卡・里奇(LucaRii)认为我们如此薄的尘埃盘上发现毫米级的尘埃颗粒时感到非常惊讶,这是因为在这个尘埃盘的外层出现了岩质行星形成的迹象,而原先的理论认为在如此寒冷的尘埃盘外层不可能出现原行星物质聚拢。
如果下一步的观测发现了一颗完整的岩质行星形成于尘埃盘的外层,科学家只能改变我们对尘埃盘演化岩质行星的理论条件,并进行一系列的假设。
奇人奇事
- 闺蜜2什么时候上映 电影闺蜜第二部上映时间
- 唱作人朱星杰高产高质 新作 下世纪初雪复古
- 安宰贤是富二代吗安宰贤的家境怎么样
- 胡定欣透视衣造型惊呆全场 与好友相约40岁时在
- 韩国奔跑吧兄弟名单大分析 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
- 催眠师催眠挑战上线杨玏男扮女装玩催眠魔法
- 变性主持人利菁夜探诊所缩胸 抽脂不打麻药
- 黄灿灿割双眼皮了吗黄灿灿双眼皮是真的吗
- 江湖岁月英雄柔情展真心,热血演绎铁汉情义
- 电影唐人街探案3映后畅聊会 陈思诚王宝强感
- 中国姓氏排名2020年最新版是怎样的个人大数据
- 加藤纱里婚后3个月分手 老公嫌弃她太花钱
- 青你2迎公演舞台LISA严厉升级 亲自示范舞
-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是什么歌 歌曲梦醒时分
- 演员宣璐是怎么火的演过什么剧 宣璐个人资料简
- 2017年新西兰葡萄收成减少 品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