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或曾丢失一颗行星 失踪的气态巨行星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柯伊伯带内一类被称作“kernel”的冰冻小天体群,它们的轨道显示独特的特征,暗示在太阳系历史上,木星曾经由于遭受强大的引力摄动影响而偏离过当前的运行轨道。这一情况表明,在当今的太阳系4颗巨型气态行星的基础上,原先可能还存在着一颗气态巨行星,它存在于太阳系的婴儿时期,但在很久之前便已经离开。
大卫·纳斯沃尼(David Nesvorny)是美国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一名天文学家,他在近日出版的《天文杂志》(AJ)上发表相关论文提出了这一观点。纳斯沃尼表示“柯伊伯带内隐藏着线索。你可以看到它的结构,然后思考什么样的演化路径可能会产生出这样的结构。”
这一被称作“kernel”的小天体群长期以来一直让天文学家们感到困惑,因为与柯伊伯带内的其他小天体不同,这些小天体的轨道和大行星很相似,并且相互之间靠的比较紧密。
纳斯沃尼使用计算机模拟这些小天体的轨道,将时间倒推40亿年,试图弄清楚为何这群小天体会拥有如此不寻常的轨道。模拟的结果显示这些组成“kernel”的小天体是曾一度被海王星引力场捕获,并在海王星逐渐向太阳系外侧运动时被带到今天的轨道上的。
在这一大转变的过程中,海王星的引力场影响下的大量小天体便跟随海王星逐渐远离太阳,海王星每围绕太阳运行一周,这些后来组成今天“kernel群”的小天体便围绕太阳运行两周。
而根据纳斯沃尼的计算,当海王星最终抵达距离太阳约42亿公里,接近今天海王星轨道位置的时候,其轨道有向外侧发生了大约7.5亿公里的“跳跃”。
这次轨道突变让“kernel 群”小天体最终脱离了海王星引力的控制,并最终在今天我们所见的轨道上停留下来。根据纳斯沃尼的计算结果,能够造成海王星这样诡异的轨道跳跃,并让“kernel 群”小天体脱离海王星引力控制的唯一可能原因就是附近存在的一个强大引力场——其强度应当是大行星级别的。
计算也显示,太阳系中的其他几颗气态巨行星都不可能具备“作案”的条件,因为它们的轨道都不会与海王星交会,更不会以这种方式对海王星造成这样的影响。
纳斯沃尼最早是在2011年,在试图解释“kernel群”小天体的存在原因时最早提出了一颗“失踪行星”的想法。而现在,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可以解释整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机制模型。目前仍然不能确定太阳系可能存在的这“第五颗巨行星”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如果纳斯沃尼的计算是正确的,那么它极有可能是已经被永久性地踢出了太阳系。
奇人奇事
- 闺蜜2什么时候上映 电影闺蜜第二部上映时间
- 唱作人朱星杰高产高质 新作 下世纪初雪复古
- 安宰贤是富二代吗安宰贤的家境怎么样
- 胡定欣透视衣造型惊呆全场 与好友相约40岁时在
- 韩国奔跑吧兄弟名单大分析 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
- 催眠师催眠挑战上线杨玏男扮女装玩催眠魔法
- 变性主持人利菁夜探诊所缩胸 抽脂不打麻药
- 黄灿灿割双眼皮了吗黄灿灿双眼皮是真的吗
- 江湖岁月英雄柔情展真心,热血演绎铁汉情义
- 电影唐人街探案3映后畅聊会 陈思诚王宝强感
- 中国姓氏排名2020年最新版是怎样的个人大数据
- 加藤纱里婚后3个月分手 老公嫌弃她太花钱
- 青你2迎公演舞台LISA严厉升级 亲自示范舞
-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是什么歌 歌曲梦醒时分
- 演员宣璐是怎么火的演过什么剧 宣璐个人资料简
- 2017年新西兰葡萄收成减少 品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