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王奕阅为何逃不出嫂子慈禧的手掌心

奇闻怪事 2023-03-26 14:13www.huluw.com奇闻怪事

  到末年,爱新觉罗家族的王爷们突然集体进入了低迷。在外人看来,他们似乎已彻底将祖先的优秀基因丧失殆尽,不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甚至连整个江山都拱手让给一个女人做主,而他们则集体拜伏在后者的石榴裙下混日子。这个女人,便是的。于是在清王朝的最后五十年,爱新觉罗皇族的天下居然由一个女人说了算。且不说早年的八大已基本靠边站了,即便是后来崛起的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等新派铁帽子王,又何尝能重振祖先的声威呢?

网络配图

  就拿清王朝后期最能干的恭亲王奕阅来说,尽管成功掀起了晚清第一波改革大潮,但是这次“自强”运动并没有使王朝走向质的蜕变。实际上透过表面的辉煌人们依然会发现,就像《》中的孙悟空一样,铁帽子王爷奕阅从来就没有摆脱过头上的“紧箍咒”。正如孙悟空无法逃脱如来佛的手掌心一样,奕阅也无法摆脱另一位“佛”的掌控,那就是“”。

  奕阅与慈禧,堪称整个晚清最令人瞩目的政治组合。在长达三十八年的时间内,这二人之间时而合作,时而较量。随着奕阅的地位骤升和声望日高,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按捺不住了。1865 年3 月31 日,籍籍无名的翰林院编修蔡寿祺居然上奏弹劾奕阅,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蔡寿祺不过是一名品级很低的学术圈官员,他居然敢摸老虎屁股,显然不是借酒撒疯,一定是来自高层的授意。果然,一向对恭亲王偏袒有加的慈禧太后突然翻脸,免去奕阅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而奕阅则开始意识到,如今的大清不需要“”,一切权力归“圣母”。据记载,最终恭亲王像个犯错的小孩,来到在太后面前“伏地痛哭、无以自容”,恳求后者的宽宥。鉴于当时的形势还离不开奕阅,慈禧太后见好即收,“慷慨”地允许奕阅重新上岗,不过还是顺便剥夺了其“议政王”的头衔。

  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后,奕阅终于明白了一个硬道理:权力是太后给的。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中,这一教训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数十年如一日悬挂在他的头上。虽然后来心气颇高的恭亲王也曾在局部战场上予以反击,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遭到更沉重的打击。1868 年,正是在奕阅的大力支持下,山东巡抚丁宝桢果断杀掉了慈禧太后的亲信。此事虽然着实令奕阅出了一口恶气,但不可避免地招致了慈禧太后的忌恨。1872 年,当准备重修作为对母后的献礼时,又是奕阅纠集一班大臣极力劝谏,从而进一步触怒了慈禧太后。1881 年,随着太后的去世,奕阅失去了在宫中可以制衡慈禧太后的唯一力量。

网络配图

 1884 年4 月,鉴于清军在中失利,慈禧太后指责军机处负有人事之责,颁布诏书开去奕阅一切差使,家居养疾。这一结果几乎令所有人大跌眼镜。而更令人唏嘘的是,回想起二十年前初次遭慈禧太后打击时,朝中几乎所有大臣都出面为奕阅求情,而这次军机处被连锅端了,朝臣们竟出奇地平静,就那样冷漠地注视着恭亲王萧然的背影。

  从此之后,恭亲王长期隐居在北京西郊的寺庙,几乎不问世事。该寺有一棵著名的“松”,为寺内的“五大名松”之一。奕阅不但把自己比喻为不得志的“卧龙”,还题写了“卧龙松”三字刻在石碑上,立于松下,支撑着古松的主干,至今仍留存原处。而这种消沉得近乎绝望的状态,也直接体现出其真实的心境。整整十年后,随着帝国与日本兵戎相见,国事纷乱之际,慈禧太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又重新起用了这位当年以办外交著称的铁帽子王。可惜的是,此时的恭亲王再也不是当年的恭亲王了,正所谓老矣,尚能饭否?虽然再度回到了总理衙门这个曾经最为熟悉的岗位,但脱离权力核心多年,奕阅显然已无力回天了,反倒是多了几分暮气。昔日的那位“子六”,早已将所有的功名都视作了“浮云”。四年后,正当康、梁等人鼓动皇帝厉行变法之际,满腹忧虑的恭亲王,终年66 岁,谥号“忠”,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恭亲王死后,国内外惋惜声如潮。美国传教士、外交官何天爵(ChesterHolbe,1844―1912)认为,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再决定自己的对策。

网络配图

   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应付,毫不屈服。正当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 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后来甚至流行着一种普遍的看法:如果恭亲王不死,可能会挽救国家很多的不幸。

Copyright © 2016-2025 www.huluw.com 葫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