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高利贷年息约达100%
高利贷以货币的形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当时借贷年利率大致在50%-100%之间。史书中关于借贷牟取暴利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史记》中。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西汉王朝爆发了“七国之乱”。打战要花很多钱,为了应对战争,朝廷不但把国库掏空,还要向民间的富户去借钱。由于战争前期形势不明,那些富户们怕把钱借给朝廷后连本都收不回来,所以都不肯出借。有一位母颜氏却愿意倾囊相助,不过要求回报十倍的利息。结果三个月后,叛乱就被朝廷镇压下去了,母颜氏得到了丰厚的投资收益。由此,放高利贷便成为西汉官僚家族获取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古代高利贷
到了南北朝的北魏时期,高利贷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利息都定得很高,许多人因借高利贷而倾家荡产。随着破产群体的日益增大,北魏统治者认为高利贷已影响到了社会和谐稳定,于是便规定贷款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0%。
隋唐时期,朝廷设置了一种叫“公廨本钱”的专款用于官方发放贷款,其职能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银行。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借出五万本钱,每月收取利息四千文,年息约达100%。
宋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活动最发达的朝代,高利贷自然也就非常活跃。宋代官营放贷机构叫交子务、会子务,私营的叫交子铺、交引铺、钱引铺。私人第一放贷人叫钱民(钱人、钱主、库户),第二放贷人叫行钱(行人)。田契、地契、金银器是最好的抵押品。如果借款人没财产可以抵押,也可以将自己的妻女作为抵押品。
宋朝前期的贷款利率普遍维持在100%左右,直到宋神宗时期开始了王安石变法,其中有一项《青苗法》,让官府在夏秋粮食青黄不接时放贷给农民,帮他们渡过难关,并且只收取20%的年化利息。此举大大降低了整个北宋社会的融资成本,使得社会整体利率开始下降。但由于贪污腐败,官员渎职等现象的频发,原本利国利民的《青苗法》,却成了官员们权力寻租的敛财工具。
元朝时期,蒙古贵族出钱委托善于经营的中亚商人经营商业和放贷,谋取高额利息。他们发放的高利贷叫“斡脱钱”。这种高利贷,年息100%,次年转息为本,本再生息,时称“羊羔利”、“羊羔息”。民户一旦负债,多因不能偿还而“破家散族”。
奇人奇事
- 闺蜜2什么时候上映 电影闺蜜第二部上映时间
- 唱作人朱星杰高产高质 新作 下世纪初雪复古
- 安宰贤是富二代吗安宰贤的家境怎么样
- 胡定欣透视衣造型惊呆全场 与好友相约40岁时在
- 韩国奔跑吧兄弟名单大分析 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
- 催眠师催眠挑战上线杨玏男扮女装玩催眠魔法
- 变性主持人利菁夜探诊所缩胸 抽脂不打麻药
- 黄灿灿割双眼皮了吗黄灿灿双眼皮是真的吗
- 江湖岁月英雄柔情展真心,热血演绎铁汉情义
- 电影唐人街探案3映后畅聊会 陈思诚王宝强感
- 中国姓氏排名2020年最新版是怎样的个人大数据
- 加藤纱里婚后3个月分手 老公嫌弃她太花钱
- 青你2迎公演舞台LISA严厉升级 亲自示范舞
-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是什么歌 歌曲梦醒时分
- 演员宣璐是怎么火的演过什么剧 宣璐个人资料简
- 2017年新西兰葡萄收成减少 品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