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梅:22岁嫁给传奇,邓公说,这个女人,全世

奇闻怪事 2023-03-29 11:23www.huluw.com奇闻怪事

往事并不如烟。

去年的这个时候,

陈香梅的死讯发布。

迄今一周年整。

一个活了94岁的女人,

人生足够漫长,

长到本身就是一部现当代史的合集。

她去世的时候,人们说,

标志着一个时代落幕了

陈香梅是二战期间及后来和宋美龄一起被美国主流媒体关注、被美政界接受的少数几个女性之一。她自己是资深共和党人士,和民主、共和两党政界都有良好的关系。和大陆以及台湾地区都保持良好关系。对美中关系的促进和交流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她的去世标志着这样的人物已经没有了。《美国华人》主编吴波,出自澎湃新闻

陈香梅,19252018

陈香梅出身名门,家世显赫

祖父陈庆云,年纪轻轻就是有名的巨富,

后来投资失败自杀,不过38岁。

外祖父廖凤舒,是革命家廖仲恺的胞兄,

曾出任驻日本大使。

因为陈庆云和廖凤舒为莫逆之交,

陈香梅父母的婚姻,

成了指腹为婚的产物,

与开明、西化的家庭环境格格不入。

她的父亲陈应荣

据说拿了牛津和哥伦比亚大学双博士学位;

母亲廖香词从小深受西洋文化熏陶,

曾在欧洲学习音乐与绘画,

是非常典型的民国淑女。

陈香梅一辈子记得母亲的好,

却对父亲一直耿耿于怀。

她从小就敏锐地发现,

父母的结合并不幸福。

她后来回忆母亲,说

她即使在笑的时候,也有点悲哀的样子。

廖香词为陈家生了6个女儿,

陈香梅排行第二。

在她们很小的时候,

廖香词就有意识培养女儿们做淑女,

禁止她们嘲笑穷人

淑女应该居心仁厚。一个人的出身和成就,都是次要,要紧的是能把握人生的真义。

陈香梅六姐妹,难得一见的合影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陈应荣赴美国担任领事,

廖香词则带着6个女儿,

从北平逃难到了香港。

乱世中,家境坠落,

陈香梅始尝人生之苦,

此时她不过是十余岁的少女。

在陈香梅的记忆中,

母亲总是在找人典当珠宝首饰,

以换取一家人的生活费。

没过多久,廖香词就患癌住院,

很快去世。

但陈应荣自始至终未再回来看看妻子,

任凭女儿们一封封电报催促,

他总以战时外交人员不准请假为由推脱。

,女儿们才知道,

父亲已经有了新欢,

而且在母亲去世不久之后,

她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

父亲的新欢,成了她们的继母。

这段逃难+丧母的痛苦经历,

让陈香梅一直无法谅解父亲的寡情。

而她也吸取了母亲的教训,

决定走一条不同于母亲的人生道路

一是要经济独立;

二是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

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

17岁的陈香梅和大姐陈静宜,

带着4个年幼的妹妹,

开始了又一次逃亡之旅,

从香港,辗转广州,前往桂林。

期间,陈香梅感染痢疾,

差点丧命。

陈应荣托付美国朋友陈纳德

照顾他在逃难中的6个女儿。

陈纳德组织飞虎队,协助抗日,

无论是蒋、宋,还是民间,

对他都颇有好感。

在整个抗战中,他领导的第14航空队

保持了1:7.7的优势交换比,

即每击落击毁7.7架日机才损失一架美机,

终结了在空战中最艰难的历史。

陈纳德,18931958

在昆明,陈纳德帮助六姐妹,

联系到她们在美国的父亲。

陈应荣要求六姐妹立即到美国,

只有陈香梅未予从命,

哪怕父亲以断绝提供费用相要挟,

她仍然坚持己见,

留在了战火中的。

她不想依附任何人生活。

从岭南大学毕业后,

她应聘成为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的第一位女记者。

由于开始的薪水太低,

她为一位富商当家庭教师。

艰苦的年月里,

她每晚都在桐油灯下读书。

年轻时候的陈香梅

名门身世决定人生起点,

但只有经历苦难,

人,才能活得通透。

对于世俗认同的婚姻模式,

陈香梅已经看不上眼。

在采访与被采访的关系中,

她和被记者们称为老头子的陈纳德

产生了爱情。

抗战胜利后,

成为全民英雄的陈纳德奉命回国。

陈香梅到机场送别,

陈纳德一把将她拉进怀里,说

我要回来的。

4个月后,陈纳德回到。

他邀请陈香梅一起吃晚饭,

并郑重地告诉她

我已经离婚了,我现在是自由人,我现在可以追求你了。

在他们结婚的1947年,

陈香梅22岁,陈纳德54岁。

年龄、种族的差异,

招来了各种激烈的反对。

陈香梅不为所动。

在婚礼上,

陈纳德用缴获的日本军刀,

切开了婚礼蛋糕。

这段传奇的跨国婚姻,

连蒋介石和宋美龄都送来了祝福。

婚后,陈香梅说

我视他如师如父,他待我如妻如女。

日子久了,陈香梅发觉,

自己就像一个跟着陈纳德的影子。

她曾在信里写道

远适异国是要有绝大的勇气,无尽的忍耐的。虽然我曾随着陈纳德将军领略了很多民众对英雄的崇拜与喝彩,但我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影子,阳光西落时,影子也不知飘落何处。

美国的杂志专门拍了一组他们的结婚照

她要是甘心只做英雄的女人,

那就没有后来的陈香梅。

接下来的一场变故,

加剧了陈香梅的蜕变。

1958年,在他们结婚11年后,

硬汉陈纳德最终未能打败

一个敌人肺癌。

留下33岁的妻子,和一对年幼的女儿。

全家福

其实,早就有人问过陈香梅

他年纪那么大,你还那么年轻。如果他过世了,你怎么办?

陈香梅淡定地回答

没有关系,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愿意。我宁可要轰轰烈烈而短暂的炽热爱情,也不愿意一辈子过平平淡淡没有涟漪的生活。

如今,英雄陨落,

鲜花转眼坠成泥。

一个女人,33岁成了寡妇。

但越是身处逆境,

越能彰显陈香梅作为一个女强人的本性。

陈纳德去世后,

她毅然带着两个女儿离开台湾,

定居华盛顿。

没有投靠她的父亲陈应荣,

也没有跟她的任何一个姐妹在一起,

她肩上扛着唯一的资产,

陈纳德遗孀这个称号。

余生,她所有的努力,

却是为了摆脱这个称号。

她从华盛顿乔治城大学一个翻译岗位,

翻开人生的新篇章。

她的女儿陈美丽后来回忆,

那时的陈香梅,

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上班。

陈美丽问母亲,

为什么要戴那么多首饰?

陈香梅回答

我要表达,我是一个成功的华人,不要让他们看不起人。人也是很能干的。

短短三四年后,

陈香梅获得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委任,

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工作的华人。

此后,

从肯尼迪到克林顿,

她先后被8位美国总统任命为政策顾问。

1968年,陈香梅为尼克松竞选总统助阵

二战英雄遗孀华人女性独身聪慧

这些标签足以让她在华盛顿的名利圈中立足,

更不用说她与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关系密切。

此时,陈香梅成为美、台关系的中间人,

甚至是美国对亚洲政策的参谋者。

1972年,她被选为

全美70位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晚年,她接受媒体采访,

曾感慨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不易

我以陈纳德将军夫人为荣,但我更因能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天空为傲;也更以在白人的天下,无畏无惧地和他们比高下为傲。

1979年,中美建交后,

陈香梅迎来属于自己的新舞台

她有优势和资源,

可以把美国、大陆和台湾连接起来。

陈香梅与美国总统里根

1980年,在一次宴会上,

驻美大使柴泽民

请陈香梅给蒋经国捎口信,

希望在他有生之年早日回到祖国,

这样子祖国早日统一,

就会使他千古留名,

陈香梅答应转达。

大约与此,

陈香梅与负责侨务工作的表舅廖承志

也恢复了联系。

1981年,作为美国总统里根的特使,

陈香梅回到阔别33年的大陆,

受到邓小平的欢迎和款待。

她也得以与邓小平和表舅廖承志同桌对谈。

邓小平特意把她安排在美方首席位置,

并幽默地解释道

陈香梅,全世界只有一个。

邓小平接见陈香梅

此后,陈香梅频繁往返中、美、台,

面对台湾敏感的时局,

尽管她澄清不做信差,亦不代人传话,

事实上,谁都知道,

她是最有影响力的两岸密使。

她是极少数和两岸都说得上话,

也能被两岸接受的人。

在台湾,她游说蒋经国开放回乡探亲;

1989年底,她又把台湾的企业家带回大陆。

她曾公开表示

大家都是人,都是希望人好,人能够抬头,全世界都能够抬头了,所以我觉得统一的愿景要靠两边的领导者、两边的老百姓共同努力。我们都希望两岸能够早日统一,现在只是时间问题。

她突破台湾当局的禁令,

率台湾企业家团体访问大陆后,

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小诗

四十年来家国,

惆怅两岸书剑。

八千里路山河,

何日期许共和?

她曾感慨,作为两岸接触的开路先锋,

个中辛酸一言难尽,

不但不能多说,也不敢多说

我并不自命为勇者,但绝不是弱者,我不会向任何人低头,只要我自认为是正确又大公无私的事情,就该认真去做。

陈香梅在陈纳德纪念碑前

而今,当历史的烟云散去,

陈香梅的所作所为,

顺应了时代潮流的浩浩荡荡。

这个22岁嫁给传奇的女子,

终于把自己活成了传奇。

如她晚年所言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成功完全靠的是我自己。我该感谢世态炎凉,使我更坚强,更有勇气站起来;也更深知掌声起时、掌声落时的两样情怀。

一年前,她在94岁时离世,

这个一生挚爱旗袍和浓妆的老人,

带走了整整一个时代。

她说过,自己一生没白活。

但,世间再无陈香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huluw.com 葫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