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博物苑:生于繁华,死于战乱,人(张謇)建立的

奇闻怪事 2023-03-29 11:24www.huluw.com奇闻怪事

1903年,日本政府在大阪举办了盛大的劝业博览会。在看完来自18国的展品后,一个留着辫子的人隐约感到了博览对于教育的作用。他对比了日本各项指标,在日记中写下了教育第一的句子,然后回到了。

这个人在中学历史书上出现过。他是清末状元,是当时民族资本企业的扛把子,也是第一个开办博物馆的人。他叫张謇。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维基百科

缘起

向外国学习

国内,古人很早就有收藏的传统,但官方和私人大多只藏不展。从西周青铜器上子孙永宝的铭文,到明清天一阁书不出阁的规定,都是如此。

国外,18世纪有了类似现代的公共博物馆概念,且张謇之前就有若干传教士在上海等地办博物馆了,但它们的展陈和开放对国人并不友好。如法国传教士韩德禄(PierreHeude)于1868年创办的徐家汇博物院,它最早并不对公众开放,要有人才能带进去。而后来的所谓开放,也必须先提交名片,再让管事教士决定能不能进。

徐家汇博物院|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张謇自费赴日期间,还参观了东京的帝室博物馆,那里皇家捐赠的藏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05年,深思熟虑的张謇给张之洞和学部写了两封主题差不多的信,提议道应该有自己的博物馆了

以教育为目的

在给张之洞的信中,张謇分析了当时西方的教育形势,认为博物馆是学校之后盾,可以起到教育辅助的作用。至于如何开办,他的想法很美好当奏请皇太后、皇上颁赐内府所藏,大小官员也应该捐出自己的藏品,这样,帝室博览馆就能在北京开办,接着推行到省,到州,到县,自然就能像日本那样遍地博物馆了。

东京帝室博物馆即如今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前身|维基百科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但他显然不认为薅老佛爷的羊毛是个好主意。

眼见提议泥牛入海,张謇便自己掏钱,于1905年在老家南通的通州师范学校(也是他掏钱修的)西边修建了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即集历史、艺术和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南通博物苑。

与现在我们拿看展当休闲不同,南通博物苑的创立有浓厚的清末维新思想的色彩,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救国。也因为此,张謇与京城里的士大夫不同,格外看重自然科学类藏品。据1914年的《南通博物苑品目》统计,自然科学类藏品占总藏品数量的六成以上。张謇还写了一副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是为博物苑宗旨。

白话翻译很简单多学多认识,知道啥是啥,就行了。

张謇手书对联|南通博物苑官网

在清末,张謇的理念几乎可以说冒着风险。比如1888年有外国人打算在上海开生物囿(动物园),一时舆论大哗。有人引用历代昏君的例子,说观看珍禽异兽会惑乱人心,危害国政,直犯古人之所忌也。对此,《申报》一篇评论表示很搞不懂参观真实动物来增长见识,难道不比读《山海经》强?

好在,张謇的大生纱厂在这时已初见成效。他用银子给我们砸出了一个真理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兴建

1905年,张謇花钱迁了30座荒坟,把通州师范学校的植物园扩展成了博物苑。为什么不用之前已有的译名博物馆?因为张謇要把这里打造成教育和休闲并重的地方,它也是一个公园。

整个博物苑主体建筑为北馆、中馆和南馆。张謇为苑总理,负责出资和规划;破格提拔的学生孙钺当了苑主任,负责日常运营。这个博物苑对校外人员是只在周日开放的,假如你穿越回去,那么你需要领一个观览证,然后让一个工作人员来引导参观。

博物苑观览证|《南通博物苑文献集》

五脏俱全

在这座一百年前的博物苑里,你将看到什么呢?

从东门进入,你会感到进入了一个花园,随处点缀着露天的风车、水塔、假山、喷泉等。绕花园一圈的是陈列各种动植物的建筑,包括九间鸟室、八间兽室、八间花竹平安馆和三间温室花房。你可以在其中看到丹顶鹤、东北虎、猩猩、鸵鸟,甚至是鸸鹋。插句嘴,这只鸸鹋脾气不老好。张謇备注产于澳洲,高约丈余,极凶鸷。

南通博物苑平面图|据严乃钊测绘

走到花园中间,便是中馆。这里是办公楼,张謇让孙钺在屋顶的观象台鼓捣各种仪器。于是从宣统元年元旦开始,南通地方报纸开始出现了天气预报。

如果你想看文物,那你可以来名为博物楼的南馆。这里藏品既有传统的古玩和工艺品,如唐代的雷琴和当时刺绣家沈寿的作品,也有一些不能入传统士大夫法眼的东西,如林肯床上的木片、晚清凌迟的小刀,和袁世凯复辟时的洪宪国旗。

至于北馆,一楼放的是自然标本,二楼放的是书画等美术作品。其中最为张謇得意的是一具12米长的鲸鱼骨架。当时吕四海边有一头鲸鱼搁浅,张謇立马让孙钺负责运到北馆做标本。期间张謇在信里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把骨架弄坏了海大鱼全体骨骼大约可拆取,须令挖泥人逐节挖,勿伤其接笋处。

后来根据头骨研究,它应该属于长须鲸。现在的南通博物苑还有一个巨鲸天韵的常设展,在向张謇致敬

巨鲸天韵江海鲸类生物资源专题陈列|南通博物苑官网

好的,现在你逛得差不多了,那么可以来苑品出售所买一些纪念品。这里卖的主要是苑里的动植物制品,比如一块钱两个的鸸鹋蛋。折合现在人民币的话,一个鸸鹋蛋只需要200元左右,绝对良心价。

顺便,镇江金山寺有个和尚曾用鸸鹋蛋骗人说是龙蛋,直到一个南通人看了才戳破谎言。

捐献藏品,积沙成塔

这些藏品的来源,是自然是张謇以身作则,謇家所有,具已纳入,然后利用自己游刃于官商间的身份向社会广泛征集。他苦口婆心地写了藏品征集启事,向世人介绍了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藏品包括哪些类别,把藏品放进博物馆有什么好处等,呼吁收藏故家,出其所珍,与众共守。在其努力下,端方、叶恭绰乃至梅兰芳等人陆续捐出自己的藏品,博物苑的藏品越来越丰富。

征集启事|《南通博物苑文献集》

显然,张謇将自己的博物苑视作儿女一般。他亲自写观览简章,亲自设计一草一木,亲自写了一个个牌匾和一副副对联。博物苑初具规模时,张謇不无骄傲地写了一首《营博物苑》,其中有一句但得诸生勤讨论,征收莫惜老夫频!

这首诗如今刻在南通博物苑的外墙上|南通博物苑官网

鉴定考证,集结成书

张謇还请了诸多学者进行鉴定考订工作,文物自不必说,自然标本都用林奈的双名法注了拉丁文,有产地,化石有地质年代。这些标本绝大多数是孙钺自己做的,有的还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了奖。

孙钺对南通博物苑可谓尽心尽责。比如张謇要做一个陈列药用植物的花坛,孙钺就去军山上采集了一个月。据孙渠回忆,父亲手不释卷,经常翻阅日文的《动物图谱》、《植物图谱》、《鸟类图谱》和《昆虫图谱》等工具书。

孙钺(1876-1943),江苏南通人|《南通博物苑文献集》

1914年,两册的《南通博物苑品目》编印了。上册为天产,有动物活体和标本536件,包括东北虎、豹、鲸、袋鼠、树獭、孔雀、鸵鸟等;植物活体和标本308件,包括牡丹、金带围、琼花等;矿物标本1247件,包括沙金、铱等金属,猫睛石、鱼睛石等宝石。

下册分历史、美术、和教育三部,都属历史文物,共28类1147件。张謇在序中说抑闻公法,战所在地,图书馆、博物苑之属,不得侵损,损者得索偿于其敌。也就是说,哪怕发生战争,博物苑也能按照目录去保护藏品或索赔。1920年日本官兵闯入博物苑,张謇还写信给日本外务省进行了抗议。

当时张謇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这本《品目》会在日军的战火下变成一堆废纸

凋敝

1926年8月24日,张謇去世。

葬礼非常隆重,赵尔巽、徐世昌、梁启超等人都写了挽联。由于张謇一生实在太过传奇,当时民间有人扶乩请神(类似玩笔仙),自称被黎山老母附了体,说张謇去世是文曲星归位了。

棺材外,是把状元公传得越来越神的老百姓;棺材里,是用了大半辈子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张謇。

1926年9月30日的申报

日益衰败

早在1922年,张謇的纺织事业就因为外国纺布倾销、军阀混战和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张謇去世后,博物苑因失去支柱而每况愈下。1932年,《通光日报》记录了博物苑的衰败景象

兽室十室九空,房屋亭台芜秽不堪,露天陈列的水晶等物也不见了。作者感于博物苑的窘况,呼吁其应该交与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否则不止建筑衰败,恐怕那些较好的古董,大半要改名换姓。

仿佛是呼应文章一般,两个月后,博物苑发生了文物失窃大案,总价20多万元的80多件古物被盗。虽然警方立即出动,人赃俱获,没有发生损失,但苑主任孙钺一是感到难咎其责,二是感到博物苑已无力支撑,于是不顾张謇之子张孝若的挽留,坚决辞职了。

孙钺的辞职信可谓字字泣血。他回忆张謇在时,钺自随先苑总理斩荆伐棘,以创以成,苑费充足,外有岗警,内有更夫;而现在苑费减之又减,苑丁裁之又裁。自己实在独木难支,不得不退位让贤。

,孙钺对生物学的热爱始终没变,一生出版了多部相关著作。67岁去世时,案头上是写了一半的《南通植物志》。

浩劫当头

1938年3月,日军占领南通,博物苑最大的厄运来了。

由于相信日军会遵守国际法,新主任胡履之没有转移藏品。直到南通沦陷前夕,胡履之才匆匆忙忙挑了一百多件转到上海。日军将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占作司令部,博物苑则用来养马,而张謇生前苦心收集的藏品也被毁坏殆尽。据孙渠回忆,张謇生前最爱的一对丹顶鹤,一只被日军杀来下酒,另一只悲鸣而死。

抗战胜利后,博物苑几乎变成了废墟。1946年,《五山日报》对博物苑的残破景象进行了描写

走到过去收藏古今珍物最富的南馆,就见一尊大铁佛倒仰在地上,除了头部还完整以外,身躯已分裂成支离破碎了。

只见两段原在北馆的鲸鱼头骨,搁置在零乱倾倒的橱柜之上,还有些肋骨抛弃在墙外乱草之间。

图书馆房屋外表虽大体还存在,询之现在的管理人员,其中许多珍版的图书,也已给搬走和损毁了很多了。

劫后的南馆|《南通博物苑文献集》

劫后的中馆|《南通博物苑文献集》

解放后,经用《品目》反复核对,南通博物苑原来的藏品只剩下了100余件,比起巅峰时期的10023件可谓九牛一毛

再到后来,人民政府对博物苑进行了曲折的改造过程,此不赘述。

沈寿刺绣《耶稣像》。原藏于南通博物苑,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丨南京博物院

以推动教育为己任

南通博物苑源于清末维新,兴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衰于日军侵华。回顾其兴衰,几乎就是一部的近代史。但历史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尤其是对于张謇这样的人。

事实上,博物苑只是张謇教育事业的一小部分。他不仅造就了第一个人的博物馆,还开设了淮海实业银行、女工传习所、伶工学社等教育机构,贫民工场、残废院、盲哑学校等慈善机构,以及图书馆、更俗剧场等文化机构。1920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南通时因惊讶于当地教育的发达,甚至说出了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的话。毫不夸张地说,张謇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整个南通的现代化。

杜威(右六)与张謇(右一)等人的合影|申报

张謇自己是旧学出身,但却对教育现代化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一生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包括如今复旦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的前身。这些学校给输送的人才,可谓不计其数。

今天来到南通博物苑,我们仍然会在南馆二楼看到张謇手书的那幅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认识鸟兽草木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huluw.com 葫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