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迷 [多图]1962年上海影迷的美好回忆

奇闻怪事 2023-03-29 11:25www.huluw.com奇闻怪事

本文趣谈网小编为大家了收集关于影迷的内容,通过影迷的内容,您可以了解到更多相关信息,如有喜欢,欢迎收藏本文哦!

  

  这本1962年的电影记录本详细记载了当时上海影迷享受到的电影盛宴。这几张图片是1月到6月的记录。

  叶智广


  2011年1月21日有媒体为这个发问做了具体详尽的注脚: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上,导演郑洞天列举了一些数据,“2010年拍摄出的影片一共有626部,但其中真正进入院线上映的只有120部左右,也就是说,有500多部没有人看到,80%的电影拍完就算了。”而120多部进入院线上映的影片101.72亿元票房里《唐山大地震》和《阿凡达》就卷走了20多亿元,占了总票房的五分之一,剩下的全是些或打打杀杀,或无厘头的低俗搞笑,或戏说胡说乱说的所谓历史片,观众能有更多的选择吗?


  1993年,为挽救萧条衰退的影市进行了被称作是“电影经受新旧体制交替时的分娩阵痛”的改革:自1995年起,由中影公司每年以国际通行的分账发行的方式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好电影”,也就是后来被媒体追捧出来的所谓“大片”。


  回顾15年来从《亡命天涯》到《阿凡达》的引进大片名单,能代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的电影竟然基本被好莱坞独家代表了。


  笔者不禁想起最近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劫后余生的漏网之鱼:中学生时代看电影的记录。记忆突然变得清晰起来:进入中学后把自己每月看了多少电影,看了些什么电影记录下来,从1960年到1963年共计有4本。那时我还花了不少精力在上海各个旧书店、书摊把《电影故事》杂志从1952年的创刊号到“文革”停刊全部收集全了,当时新的每本1毛钱,旧的只有几分钱。每个月在任何一家电影院都能买到的排片表、看电影时免费提供的影片说明书(后来改为收费,不过价格也就一两分)、电影票票根都保留下来。这些私人珍贵收藏的命运,我想也许不少读者都能猜出来——在“文革”“破四旧”中灰飞烟灭。这4本电影记录是怎么成了漏网之鱼已经无法考证了。翻看已经有些发脆的再生纸的学生练习本上的记录,我自己也没想到无意之中留下了一段历史记录,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鸡毛蒜皮无足轻重的历史尘埃,可我相信对影迷而言就会在其中发现很大的乐趣,更没想到的是一不留神就制造了一件山寨“历史文物”!


  从1962年的电影记录来看,笔者一年看片125部,平均每三天进一次影院,而吸引观众进影院靠的就是“基本反映世界”多姿多彩多元文化的“好电影”,观众有很多选择。当时的主管机构电影进出口总公司和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前者管进口外国影片、出口国产影片,后者管国产影片在全国的发行放映。两者各司其职,让观众有了很多选择。


  再看现在,越来越豪华的环境、越来越大的银幕、越来越先进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声势夺人的宣传阵势、越来越天价的明星片酬;而手捧爆米花桶喝着可乐的观众面对的是苍白贫血的影片。真不知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是最好的年代,还是最坏的年代。


  深深怀念我的影迷生涯的美好时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huluw.com 葫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