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什么要杀犹太人?因为母亲有个犹太籍

奇闻怪事 2023-03-29 11:26www.huluw.com奇闻怪事

  希特勒早年在维也纳受到反犹主义的深刻影响,加之政治需要,所以他对犹太人产生了强烈的仇恨,完全成为一个极端反犹太人分子。

  希特勒杀犹太人,还因为犹太人本身就有民族劣根性:小气、刻薄、贪婪。这在当时的欧洲人中,达成一定的共识。

  他的母亲是他父亲的侄女,独特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

  根据战后,美国一个调查希特勒童年经历的中情局探员兰格透露,希特勒的母亲利用其父亲在外出差的机会,与希特勒的一个犹太籍钢琴老师有过厮混,正巧让年幼时的希特勒看到。从此,希特勒无比的痛恨犹太人。

  自1933年起,德国纳粹党开始独裁执政,随后,一个大规模的反犹行动逐渐发展起来。在同一年,纳粹德国政府褫夺了所有犹太裔公务员的职务,并从军队、警察、司法机关中剔除那些被认为是劣等人的犹太成员。

  1935年通过的《纽伦堡法案》对“犹太人”作出了定义——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犹太人”。这项法案还剥夺了犹太人作为德国国民的基本权利。其他法案相继出台,比如“一个犹太人与一个非犹太人的人发生性关系被视作是犯罪”等直接针对犹太人的法律条款层出不穷。

  到了1938年,纳粹德国已经禁止犹太人从事绝大多数的职业。

  1938年11月9日,由纳粹党策划的一个反犹事件“水晶之夜”爆发,大量属于犹太人的商店和会堂被破坏,许多犹太人被殴打,犹太人的社会地位更加低落。后来,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更加疯狂地屠杀犹太人。

  特别是在1939年9月尾并吞了波兰以后,纳粹德国将它们国内和奥地利的犹太人集中在波兰的内陆,称为“普通政府”的地区。犹太人被放置在“强制性犹太人居住区”之内。

  最大规模的“强制性犹太人居住区”是位于华沙。在华沙的犹太人被迫在1940年11月15日前搬迁到被指定为犹太人的地区和将这个地区密封。纳粹大屠杀由1941年6月22日,德国偷袭苏联开始以后,德国盖世太保跟随德军,对住在苏联乡区的犹太人作出大规模的大屠杀。

  盖世太保最初的杀人方法是用手枪射杀,然后把他们的尸体埋葬在万人坑里面。但是柏林想出了更有“人道”的杀人方法来减低秘密警察的压力。这个方法是用毒气杀人。初时秘密警察只用汽车的废气来杀犹太人。

  但是在1942年起德国采用了氰化氢(Hydrogen CyanideGas)来有效地杀死最多犹太人。尤其在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中,就多达300万人死于其中。

  在整个屠杀犹太人的浪潮中,德国在这种族清洗活动中屠杀了近600万犹太人。这是希特勒上台之后诸多对内措施中的一个,根本目的是为发动战争赢得民心支持。

  “一部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

  ——历史学家唐德刚语

  “6348”是他身后的代码——这个没有名字的墓碑,静立于跑马地香港坟场。在这座古老的墓园里,无名碑显得极为特殊,天圆地方的整体设计,高耸的石柱则是墓碑,柱顶断了一截,象征逝者“壮志未酬”或“死于非命”。

  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墓主人、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以及一段尘封的历史,渐渐为人们所关注。

  创办进步团体“辅仁文社”

  今天的香港百子里仍维持百多年前的原貌,迂回宛转的小巷,古旧的路牌,短短的石阶……而这些小巷和石阶,就是辅仁文社社员拾级通往集会处的道路。杨衢云的堂侄杨兴安说,当年杨衢云与社员们一起,就是在这里谈论革命。

  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军队在镇南关取得大捷,而清政府却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屈辱求和。曾担任过英文教员和洋行经理的杨衢云,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感失望。此时在他心里悄悄埋下了革命的种子,立志“急起图存”,救民众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

  1890年,杨衢云结识了从澳大利亚域多利书院毕业归国的谢缵泰。二人时常谈论政局时势,十分投洽,引为知己。是年,他们团结大批热血青年,以“革新社会”为宗旨,以“尽心报国”为社铭,以推翻满清王朝、探索国家出路为社纲,发起成立辅仁文社。

  “这是近代史上最早的进步团体,亦称革命组织。1892年,辅仁文社迁址中环百子里1号二楼,并召开辅仁文社光复会,杨衢云被推举为社长。”

  杨兴安说,虽然是社长,但杨衢云事必躬亲,积极开展活动。为掩人耳目,社员们常乔装打扮,混入广州清政府驻地打探情况。后来港英当局对辅仁文社的活动有所察觉,警察不时对文社进行搜查,并派警探暗中调查,甚至尾随跟踪,实施秘密监控。

  为了使事务持续开展,辅仁文社的各种行动不得不转入地下,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保存实力,待机而动。

  成立“兴中总会”并任会长

  1892年秋天,杨衢云经尢列介绍,与孙中山相识。当时孙中山26岁,正在澳门一带行医,积极结识一些对清朝统治不满的爱国青年。杨孙二人相见恨晚,常在一起畅谈救国大计。杨衢云提请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团体,与香港的辅仁文社共策协力,孙中山表示赞赏。

  “1893年,孙中山因受澳门葡籍医生的排挤,改赴广州行医。这年冬天,他邀集陆皓东、郑士良、魏友琴、程璧光、尢列等8人,聚会于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风轩,提议成立反清团体。”

  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与华南历史研究部主任刘智鹏博士介绍说,次日,尢列赴香港,向杨衢云告知会议情况。从此,杨衢云与孙中山经常接触,在反清革命的宗旨上取得一致,但对将来革命后建立什么样的政体则存分歧。“虽然两人一时未能取得完全一致,却为后来广州、香港两股反清力量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huluw.com 葫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