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也要会花钱 佛教慈善不能“随便”
来源:www.huluw.com 编辑:葫芦网 浏览:289℃ 2023/7/20 18:37:43
广告位26:文章内页(全站)
编者按:佛教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刻的信仰基础和较高的社会公信度。当前,佛教依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国慈善事业,为社会公益作出了许多有益贡献。近年来,佛教慈善事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慈善法》的实行,各类慈善活动都开始规范起来,那么佛教慈善应该怎么做才会发展的更好?著名公益律师何国科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凤凰佛教“佛教观察家”栏目特意整理了他在第二届佛教慈善机构秘书长培训班上的演讲内容,看他对佛教公益慈善事业有哪些建议!
受主办方邀请,我这是第二次给佛教背景的慈善组织讲解《从慈善法角度谈佛教慈善和佛教信仰》,去年慈善法还没有实施,而现在慈善法已经实施了大半年了,这一年的时间里面,我一路在见证着佛教慈善机构的发展。
01
记得去年培训结束后,我说佛教慈善机构也要用法治的要求去发展。那次以后,有业内人士跟我说,这是行业内第一次给佛教慈善组织给提供专业的法律培训,那一次培训的效果也特别好。
去年之后,我一直在观察,也用法律专业在提供一些支持,这一年下来感受到佛教慈善组织作为慈善行业一支力量,越来越被重视,他们内在的生长力,以及服务的水平,越来越高,有情怀而且用心。
一直以来,我觉得包括佛教在内正信的宗教类慈善组织是慈善的业界良心,因为他们的慈善行为和宗教的教义息息相关,他们的价值观和愿景和慈善的本质也是高度一致。
正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说的:“最究竟的慈善,是让众生懂得业果道理,改变心的迷昧;最究竟的离苦,不是眼前乃至医生的安乐,而是一切痛苦永不复来,以当下些的微笑为开始,朝着最究竟的方向努力”。
02
纵观世界上具有这样悲天悯人情怀的慈善组织,很多是有宗教背景的。我看过一个专业报告,说全球有宗教背景的慈善组织有6万多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宗教背景慈善组织有3000家,在国际层面,也承认宗教背景的慈善组织都可以左右国内的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的解决。
佛教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信仰,由佛教团体,佛教信众发起成立的慈善组织,在开展慈善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我这些年的接触和了解。佛教背景的慈善组织他们的有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力,仁爱基金会2015年的工作报告,每年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就超过30万人次,灵山基金会也动员十几万的人次参与相关的慈善活动等等。
另外佛教慈善组织还有迅速感知民众需求的能力,主要针对农村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服务对象是底层群体,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服刑人员家属、而佛教慈善组织总能深入基层,贴近下层边缘人群,用物质和精神双层带动关怀,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地区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佛教慈善组织也总能冲到一线开展救助工作,比如重庆华岩寺、灵山基金会、仁爱基金会都有专业的救援团队。
另外最最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信仰作为支撑。仁爱慈善基金会十周年庆典的时候,龙泉寺禅兴法师提到:“仁爱的核心是信仰”。由纯正的信仰带来慈善行为也纯粹,如果有了坚实的信仰力量作为基础,那么他们开展的慈善事业,也将会无往不利。
03
通过这些年的参与和观察,佛教背景的慈善组织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是很初级的问题。
比如,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无论是其服务的专业化、还是管理的专业化、财务的专业化,都严重落后。比如目前佛教慈善组织主要的慈善活动大部分集中发放助学款方面,也有一些机构在探索一些新的项目,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来说,专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其次,对法律政策的认识比较薄弱,寺院作为主体,相关法治建设的的问题还不健全,其发起的功德会,社会组织,作为慈善行为的主体,法律意识缺失,对我国宗教政策、慈善法律政策的认识还不到位;
再次,组织跟寺院关系的界定还不清晰,作为慈善组织和寺院作为两个独立的法人主体,有时候身份混同的,慈善组织承担了寺院的建设等功能,很多佛教背景的慈善组织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更多成为寺院的二级机构。
另外,组织的信息公开做的还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佛教慈善组织其公开透明做的不足,很多项目和资金使用都没能公开公示,受到社会质疑,这样不仅不利于机构的发展,也影响了寺院甚至佛教界的声誉。
04
在中国整个慈善界来说,佛教慈善还属于一个小众,还有待培育的发展,在慈善法的大背景下,佛教慈善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她的优势,为中国慈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首先加强自身建设,要高度重视依法慈善,改变以往的不规范的习惯,无论对外合作,还是开展救助,都应该有制度和法律保障,规范化,法治化的开展工作,另外不能违反宗教政策,利用慈善行为传教。
其次,厘清寺院和慈善组织的关系,加强组织化建设。寺院作为发起人或者做为慈善理念的精神支撑,从信仰层面予以指导,另外从理事会层面,对机构年度计划和预算做大方面的参与,而不具体干涉项目的具体运营。
其次,加强专业化的培养,开发和设计更多贴合佛教精神的慈善项目,在心灵关怀上加大功夫,更多的是去开启受助者的精神的光明,帮助受助对象以及实践善行的志愿者究竟的解决苦乐问题。
最后,加强和政府、行业的沟通和交流,多开展行业的培训、交流、参访等活动,不要自我边缘化,积极融入整个中国慈善的大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