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进中共“一大”会场的那个人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望志路106号李汉俊家正式举行,会场就设在李家客厅里。其布置很简单房间正中放着一张长条餐桌,桌子周围是一圈圆凳,桌上摆着一只粉红色的玻璃花瓶、一套茶具、一对紫红色烟灰缸。房间四面安置有茶几、几把椅子和一方两屉小桌。
大会推举张国焘为会议主席,主持日常议事日程。会议秘书是毛泽东与周佛海,担任记录工作。
张国焘坐在桌前的显要位置,神采飞扬。他报告了大会的筹备经过,又提出了大会的议题,即制定党的纲领、工作计划和选举中央机构。
张国焘宣读了由陈公博转来的陈独秀信函,其中谈了4点意见(一)党的发展与教育;(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运用;(三)党的意见;(四)群众路线。
刘仁静微笑着坐在马林旁边。这位北京大学英语系的高材生,正在发挥他的特长翻译。他把张国焘的话译成英语,讲给马林听。有时,坐在另一侧的李汉俊也翻译几句。
张国焘仰着他那张宽脸,侃侃而谈,不时地在重要地方停顿一下,用眼睛看一看马林的反应。他一直讲了20多分钟,才告一段落。
接着,马林代表共产国际致辞。他声若洪钟,口若悬河,一副宣传鼓动家的派头。他似乎又回到了在印度尼西亚街头演讲的角色中他曾在印尼做过多日革命工作。
当马林讲到他和列宁在莫斯科的会见时,会场顿时变得热烈起来。在中国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心目中,“列宁同志”享有崇高威望。马林眼里闪着光芒,说着列宁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关怀;他很期望中国建立起共产党,期望世界的东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代表们的眼睛,全都睁得大大的。若不是马林事先关照过不许鼓掌以免惊动密探的话,代表们必然早已激动地鼓起掌来。
马林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一直讲到子夜。
马林的口才让张国焘叹为观止,他不禁暗暗佩服起了这位优秀的国际主义演说家。
马林讲完之后,尼科尔斯基代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发言,他的话似乎并没有引起大家多大的注意。他一讲完,张国焘马上宣布散会。
当代表们披着浓浓的夜色走出李公馆后门时,四下里已一片寂静。晚风习习,吹得大家个个意气风发。这次大会开得十分热烈,以致于没有一个人面带困意。
那晚的月亮并不是很亮,却很柔和。
这是中共“一大”期间第一次全体会议。
以后的几天里,会议仍一直在李公馆举行。,时而有的代表会因琐事无法前来开会;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因怕出入过频,引起路人怀疑,所以也很少来。张国焘是大会执行主席,他是每回必到的。没有马林在场,他倒可以轻松起来,大声加入讨论。不知为什么,他在马林面前总有些拘谨。每次会议结束,他便匆匆奔赴大东旅社,向马林、尼科尔斯基汇报会议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
张国焘自己也做了一个长达6000字的发言,汇报他近两年来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等方面所的一些工作。这就说明,他当时对群众运动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明确的观点,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会议之初,气氛还是很融洽的。但越到后来,争论渐起。尤其当起草党的纲领和决议时,争论就更加激烈了。
张国焘是会议主持人,自然被选进起草小组;李汉俊懂得4国外语,博览马克思主义典籍;刘仁静素有“小马克思”的雅号;还有董必武和李达,他们都参加了党纲的起草。
最激烈的争论,总是爆发在两位已读过不少马克思经典著作的人物刘仁静和李汉俊之间。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共产党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党纲。
经过一番又一番的争论,在党纲、章程和决议的草稿纸上,画满了蜘蛛网一般密密麻麻的修改记号。每次一到论辩最激烈处,张国焘总是恰到好处地站出来,双手一拂,大声说“别吵了,这个地方先记下来,等马林看后再决定好了。”
他极为推崇马林,这使得其他代表很不愉快;尤其是东道主李汉俊,因为他总是在气势上压倒刘仁静。而每当张国焘出面调解时,他就认为这是张国焘在帮自己人刘仁静与张国焘毕竟是同在北京小组的,而且还都是来自北大。
在上海的一次全体会议,马林亲自出席。谁知就是这次会议,却险些出事了。
那天是7月30日,天气分外的闷热。即便是坐在屋子里不动,汗水仍汩汩地从身上各处汗毛孔内渗出来。
代表们决定白天不开会,等晚上有凉风时再举行。
当夜幕降临大上海后,会议准时在李宅召开。
这次又缺了一个人周佛海。据说那天他肚子痛,大泻不止,只好呆在住处休息。
代表们依次坐定后,马林宣布开会。不一会儿,从那扇虚掩着的后门里,伸进一个陌生人的头来。那人挤进门内,众人这才看清,是个灰布长衫的中年男子。他那一双怀疑的眼睛到处乱溜。
李汉俊站出来,大声质问这个冒昧闯进自己家门的不速之客“你找谁?”
那人随口答道“我找社联的王主席。”
“这哪有什么社联,什么王主席?”李汉俊一脸诧异。
那人忙称找错了地方,一边弯腰道歉,一边匆匆退了出去;还回头使劲地盯了两个外国人几眼。
面对这一情形,富有多年地下斗争经验的马林,双眼顿时射出警惕的目光。他用英语询问李汉俊刚才怎么一回事,李汉俊当即作了简要的答复。
马林忽地从座位上一跃而起,用手“嘭”地拍了一下桌子,当机立断“一定是密探!我建议会议应立即停止,大家迅速离开!”
张国焘慌忙宣布中止开会,代表们纷纷散去。
李汉俊是主人,自然不能走;陈公博也坐下来陪他。陈后来在其《寒风集》中写道
“我本来性格是硬绷绷的,平日里心恶国焘不顾同志危险,专与汉俊为难;到了现在有些警报,又张惶地逃避,心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各人都走,我偏不走,正好陪着汉俊说话,看到底汉俊的为人如何,为什么国焘和他有这样的恶感”
马林的判断是正确的。幸亏他们转移得早,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不一会儿,便有大队人马赶来包围了李公馆。
原来,闯进门的那个人叫程子卿,是当时法租界巡捕房的政治探长。那天他路过这里时,正好听见了马林声若响雷的异国语言,不觉起疑,进来查看。见到这一屋子人,忙回去报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