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期:夏朝究竟真实存在过吗?

周易八卦 2023-03-29 12:14www.huluw.com周易八卦

夏朝究竟真实存在过吗?我们第一反应这还能有假吗?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虽然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

2016年8月5日,著名科普杂志《科学》发表了一篇以Outburst flood at 1920 BCE supports historicity of Chinas Great Flood and the Xia dynasty为题的文章,意欲借黄河流域在西元前1920年的大洪水之新说,佐证大禹治水等事实,继而阐发旧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王朝的考古遗存。此说一出,立即引起很大关注,相关讨论不绝于耳。

严格地说,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夏文化探索才真正开始起步,这主要是指对结合文献史学的考古学研究开始展开。当时探索夏文化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从文献史学的地望考出发,通过确定一定的地理范围,寻在条件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当时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仰韶文化是夏文化。

现在,学界对于二里头文化的讨论已经非常丰富。主流观点认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完全可以作为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即使考古学研究到了这个份上,要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证实二里头遗址即为夏王朝,仍然是非常艰难的。因为,所谓广域王权国家,是一个根据考古学材料和研究得出的概念,属于考古学话语系统。而夏王朝,则从属于历史学话语系统,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共性,尚未得到有效的说明。,在考古学界内,对夏的主流态度还是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夏即为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二里头文化,一种仍旧将夏悬而不论,依据考古学范式对二里头遗址及二里头文化进行研究。

夏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周代,而时间上离夏最近的商代甲骨中却未见有关夏的片言只语,,夏有后人杜撰的嫌疑。由于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夏代的文字,这个问题不能预设任何带有倾向性的前提,必须从考古学上来进行独立的探究。目前考古学者并没有充分消化考古材料,利用所含的信息潜力来破解这个问题,而仅仅局限于比较出土文物的异同来界定夏文化的内涵,并坚信不疑地用考古资料来印证文献。

随着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中国史学界萌生了疑古思潮,古史辨派也随着应运而生。古史辨派呢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历史以及五帝时代历史提出诸多质疑。后来,胡适先生提倡整理国故提出了东周以上无史的论断。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提出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说之观点,从怀疑古代典籍到历史人物,以及到怀疑整个古史体系,而且杨宽先生在其《中国上古史导论》中明确指出,夏史大部为周人依据东西神化转述而成。陈梦家先生认为夏史乃全从商史中分出。顾颉刚先生也断然否认夏禹的存在,禹之为虫,认为禹是一种动物,或者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的人物。20世纪后期至今,国内外一些历史著作或教科书据此认为中国文明是从商王朝开始的,更有甚者认为夏是西周统治者杜撰的朝代。

虽然文献中有关夏的记载夹杂一些所谓的神话传说色彩,但不能就此得出文献有关夏史的记载全不可信的结论。从世界文明发展史来看,一个民族早期的历史总是要和神话传说不可分割地纠结在一起。传说,是人们对过去一种模糊的记忆。正如王国维先生所云上古之事,传说与失实,相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

夏朝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古代王朝,曾被定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夏朝从大禹开始,共传了14代,经历了17个王,总共存在471年(一说432年);1949年后,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即将夏的范围定为前21世纪前16世纪。对于这几百年间发生的事,我们知之甚少。

现在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在《尚书》《孟子》《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亦偶有提及。由这些片段史料,人们只能知道夏朝历史上发生过大禹治水、禹受舜禅、夏启夺位、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以及夏桀暴政等不多的几件大事。即使如此,古人对夏朝的存在依旧深信不疑。直至民国时期,顾颉刚发起古史辨运动,中国学界开始重新检讨上古史事,其中即包括了对夏朝真实性的怀疑。

对于夏朝

第一,禹是神,不是人,商族认禹是下凡的天神,周族认禹是最古的人王,禹和夏没有关系。顾颉刚推测,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而古人又视鼎为夏人所制,于是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第二,夏启、少康、太康等夏朝人事都是先秦和两汉的人们编造的,此即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第三,顾颉刚并不否认夏朝的存在,但主张依靠考古,而非文献去考察夏朝史事。

,《史记》中的商朝世系已得到甲骨文的验证,那么司马迁关于夏世系的记述,也一定不会没有依据。如王国维即说,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之事也。,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掘,夏朝的存在有了实物依据。1953年二里头文化遗址最早在河南登封玉村被发现,此后偃师二里头、郑州罗达庙、洛阳东干沟等属于同一文化的遗址被陆续发现,其中以二里头遗址范围最大,堆积最厚,故定名为二里头文化。

学者们很快注意到,二里头文化遗址分布的豫西、晋南地区,同文献中夏人所居的地方大致吻合。,通过碳十四测定,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约在前2395年前1625年,和夏朝纪年相当。,二里头文化遂被定为夏文化。

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在二里头遗址,发现有一号宫殿、二号宫殿,规模较大;有陪葬较丰富的奴隶主墓坑。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徐旭生判断,此次我们看见此遗址颇广大那在当时是在为一大都会。中国学者也大都相信,此处是古代一处都邑,只是对于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商都,还是夏都有所争议。

关于夏朝有无问题,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争议,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至今没有发现夏朝文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数十个文字状的符号,且被认为同殷墟甲骨文存在一定关联,这些简单的字符,无法证明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著名学者徐中舒甚至反对将这些符号视为文字,指出夏朝更多使用的是结绳、刻木记事。

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夏朝划定了起讫时间,也无法服众。自其阶段性成果公布以来,质疑声从未断绝。如在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断代工程被指方法不科学最吸引人是高科技口号,而碳十四采纳的英国牛津的程序,不代表国际标准试验数据不真实人为拟合的数据至少32%不可靠,批评者现场用电脑进行了演算等等。

曾任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的林甘泉也说,大多数学者对夏文化遗址的认同,并不等于夏朝的历史已经得到考古学实物的证明,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对夏代的目标是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这样说就比较慎重,不要让一般公众误解为夏朝的历史已经被证实了。

总而言之,夏真实存在的可能性很高,不过目前依旧无法断言。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显示自己历史的长久,而急于宣布一些并不可靠的成果。

Copyright © 2016-2025 www.huluw.com 葫芦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