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一杯酒”:说说改写中国历史的四杯酒
万事一杯酒,长叹复长歌。历史长河中,汉唐宋明是炎黄子孙最辉煌的四个高光时刻。自秦皇扫六合,天下大一统而后的两千多年,这四个朝代就占去了一大半。而在每个朝代,都各有一杯酒,改写了历史的轨迹。小小杯中物,内有大乾坤,在长河中腾起细浪。
(壹)
《鸿门宴》堪称是《史记》中最扣人心弦的章节。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已摇摇欲坠,即将化作阿房宫的余烬。一场决定历史的宴席就此开局。当时项庄的那把剑,离沛公的喉咙也只有几寸。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江河星辰,仿佛都在绕着项庄飞舞的剑尖旋转。临时救场的项伯,在苦苦抵挡。此时,樊哙上场。带剑拥盾入军门,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按剑而跪,挺直身子,问明身份后立刻发话壮士!赐酒!樊哙一饮而尽。又赐生猪肘,樊哙拔剑切而大嚼。一杯酒一把剑,霸王的气焰已灭去了大半,或许是勾起了识英雄重英雄的真性情,抑或是担心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评书、小说里,但凡要引出一折好戏,总是先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樊哙这杯酒,更直接更爽快。一杯冷酒,在腹中翻滚烫热,樊哙慷慨激昂,历数刘邦之赤胆忠心、劳苦功高。话语如水银泻地,酣畅淋漓。《史记》虽未交待,但想来是张良秘授的讲稿。这时候,项羽没有说话,只单单吐出一个字坐。樊哙愤愤不平地坐在张良身边。这一个坐字,不愧是太史公的神来之笔,已完全活化出了项羽的神态和心态。历史的天平已悄然偏向了刘邦一边。霸王迟疑须臾,刘邦借机尿遁,逃出生天。仗义每多屠狗辈,屠狗的樊哙岂止是仗义。刀光剑影之间,刘邦命悬一线,稍有差池,则历史就不会上演霸王别姬的凄凉,乌江自刎的壮烈,也不会有四百年基业的大汉帝国,后来的汉族、汉字、汉语等名词,恐怕也要随着西楚霸王的猎猎旌旗,冠名为楚了。当今的女汉子们,也就可能叫女楚子了。
(贰)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给李白的泼墨。盛唐气象,三分归功于玄宗的经营,七分归功于太宗的开创。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英主之一,无论文治武功,还是襟怀气度,都被看作帝王的典范。贞观之治,一扫南北朝五胡十六国绵延几百多年的动荡,大唐帝国昂然登上公元七世纪的世界舞台。如果要说唯一有点影响太宗形象惹来后世猜疑的事件,当属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定鼎长安,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建成是嫡长子,站在名分上的制高点,这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是先天的资本;而世民功勋第一、威望第一,实力占优势。为了搞平衡,李渊一度想将帝国一分为二,让世民在东方自建天子旌旗,将洛阳作为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建成知道此举是放虎归山,纵龙入海,说服父皇放弃了这一方案。明争暗斗过程中,最终令兄弟彻底决裂也是一杯酒。《新唐书》如是载建成等召秦王夜宴,毒酒而进之,王暴疾,衉血数升。《资治通鉴》如出一辙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这件事,后世已无人能证实,也无人能证伪。有人认为是世民阵营为夺权合法性而捏造,试问毒酒哪有毒不死人的呢?还真有。就在这杯毒酒之前七年,王世充弑隋恭帝,不就是毒酒没毒死,情急之下再以帛缢杀的吗?假设当时这杯酒毒性猛一点,史书中就该是唐二世皇帝建成本纪,而世民不过作为一位曾经统兵而且年轻暴薨的王爷,在列传中留下几行字。按建成的能力,是否能创造一个气度恢弘的大唐,是要大打一个问号的。但历史没有假设。玄武门冷箭霜刃闪过,一切定格。兄弟阋墙,自相残杀,是一场悲剧。不过,如果按边沁式的功利主义倒推,太宗最终得登帝位,是历史的幸运,上苍待中国人不薄。
(叁)
明太祖朱元璋这样评价老前辈宋太祖赵匡胤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 安万世之功,如司马光所,战士不过数万,北御契丹,西捍河东;以其余威,开荆楚,包湖湘,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君天下之德,除了善待前朝柴氏宗室、宽容士大夫读书人之外,保全功臣亦殊为难得。狐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诛戮功臣,几乎是开国帝王的必修课。汉高祖诛彭越,斩韩信;明太祖的胡蓝大案,更是株连几万人。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切是那么的戏剧性。如果与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相比,这个皇位来得实在太容易。,彼时的宋王朝,命运并不明朗。五代是继南朝之后,又一个政变恶性传染的时代,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朱温以藩镇起家篡唐自立,而后每一代都又被另一藩镇武将推翻,骄兵悍将习以为常,且此作为从龙立功的捷径。宋是重蹈覆辙,成为第六代?还是跳出篡位周期律,开创一番新天地?在当时天下人眼中,赔率顶多算对半开。开国第一年,盘踞山西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镇守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就扯旗造反。赵匡胤用计拆散了双李联盟,各个击破。平叛之后,解除大将们的兵权,便已刻不容缓。于是,建隆二年七月的一晚,黄袍加身的主角,宴请一众配角王审琦、石守信等。酒酣耳热,主角诉说当了皇帝之后的苦恼,夜夜不敢安枕。原因很简单,谁不想当主角呢?配角们一身冷汗,连连叩头直呼不敢。主角说如果你们部下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到时就身不由己了。话已经挑明了。类似的剧情,绝不能再翻拍,绝不能再出续集、播第二季。大戏谢幕,拿好片酬,解甲归田,安享荣华富贵、笙歌燕舞,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乎,在一片万岁万万岁的谢恩声中,众人端起杯中酒,一饮而尽。只不过,赵匡胤的那杯是甘醇无比,而将军们那杯就是五味杂陈了。次日,将军们纷纷称病告老,带着丰厚赏赐,衣锦还乡。赵匡胤随即提携一批无根基的年轻将领和文官接管军队。在地方分设四司,相互制衡,防范格局。大宋王朝终结了五代的恶性循环。杯酒释兵权,四两拨千斤,君臣相互保全,是创业团队双赢的经典案例。
(肆)
汉唐宋明四大帝国开国之君,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都是官二代,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底层,但好歹也做过亭长,相当于一个乡镇干部。唯朱元璋是彻底的一介布衣、贫下中农,竟能风云际会,定鼎九州,实在是草根逆袭的典范。群雄逐鹿的乱世,要一统天下,必要撄锋折锐,出生入死。刘邦是十八路诸侯王之一,破三秦,败项羽,收张耳,杀陈余。李世民纵横四方,刘黑闼、窦建德、杜伏威、王世充或死或降。北宋更是四处出击,将南唐、北汉、西蜀、吴越个个吞并。朱元璋的处境尤险恶,不仅要与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明玉珍等其他农民军对抗,最终誓师被罚,一举击败曾令整个欧洲和中东颤栗胆寒的蒙古铁骑,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由南向北统一中国,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或许是恶劣的底层生涯,长期的杀伐征战,以及对权力皇位的痴迷,让朱元璋性情猜疑,残忍好杀。为防止功臣宿将尾大不掉,确保朱家天下万无一失,朱元璋提前为子孙将荆棘上的刺削掉。诚如赵翼在《廿二史劄记》中所言汉高祖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必去者,亦止韩、彭其余萧、曹、绛、灌等,方且倚为心膂,欲以托孤寄命,未尝概加猜忌也。独至明祖,籍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一次宴会,朱元璋斟满一杯酒,递给户部尚书茹太素,缓缓地说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此时的茹太素颈后定是掠过一阵冷风。这杯酒的滋味可想而知。果然,没过几年,茹太素受其他案件连坐而死。但他只是个小角色。胡惟庸、蓝玉、李善长、汪广洋,太师、丞相、将军、公侯,一个个喝了这杯酒,有的在狱中,有的在刑场上,有的就在家里。同样的一杯酒,在宋太祖、明太祖手上,有了截然不同的喝法。在顶级功臣中,只有一个汤和,不等朱元璋端起酒杯,就激流勇退,回到老家做了个田舍翁,活到七十岁善终。开国元勋几乎被诛杀殆尽。以至于燕王朱棣靖难兵起时,建文帝手下的南军几乎无可用之大将。这倒是与苏联大清洗之后,在二战卫国战争初期无将可用而节节败退非常相似。朱元璋精心安排的接班格局还是被颠覆,这或许是他没有想到的。历史上少了一个四王爷,多了一个永乐大帝。滚滚长江东逝水,悠悠历史俱往矣。于来者,只需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