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回忆中国恢复军衔制
贾若瑜,四川省合江县人,1915年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参加红军,1936年参加共产党。曾任“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头戴闪耀着“八一”红五星徽章的大檐帽,身穿双排扣将帅礼服,胸前勋章与肩头星花交相辉映,这是缔造人民共和国的将帅英姿。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这是我军建军后第一次正式全面实行军衔制度。开国将帅们传奇人生的魅力和不朽功勋的英姿,从此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定格在军事史册上。
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这次军衔制于1965年被取消。时隔23年后,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
在北京红山脚下国防大学一座静谧的院子里,记者慕名拜访了开国将军、原军事学院副院长贾若瑜,听他讲述了我军恢复军衔制的前前后后。
改革开放后搞军衔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记者(以下简称“记”)恢复军衔制度,是我军正规化建设具有划时代的一页。
贾若瑜(以下简称“贾”)没错!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贡献。“要搞军衔制”,是邓小平1980年3月12日提出的。当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人民解放军的对外交往多了起来,“我们出国去,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无论官兵,军装上都是一颗红星,两面红旗,很难与对方进行对等的谈判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人民军队的正规化建设需要恢复军衔制。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央军委成立了“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由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直接领导。领导小组成员都是军委各总部和直属单位的“头头”,下设的办公室有20多人,是从全军各大单位抽调的,办公地点设在北京西山。我是全军恢复军衔制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
随即,办公室成立了三个小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条例”组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组。随后,就开始了三个《条例》的起草工作。勋章奖章等军功章条例的起草也一并进行。《条例》形成初稿,先送领导小组,再由军委办公会议讨论。
在“军衔办”紧张开展工作的,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作出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实行新的军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