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看齐桓公的用人之道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决赛的霸主地位的存在,这其中的缘由是多方面,齐桓公的才华以及知人善用的能力也是突出的一面,下面就是根据齐桓公纳士的几个小故事来证明!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齐桓公
齐桓公任用管仲,来自鲍叔牙的鼎力推荐。管仲与鲍叔牙当初曾一块做生意赔了本,鲍叔牙说“这不是他的能力问题,做生意要讲时机的,时机有好有不好的时候,他不过是遇到了时机不好的时候而已。”管仲当地方官没当好,鲍叔牙说“这个不因为他无能,而是因为他的智慧是大智慧,这样的小职位是显示不出他的才能的,他只是想要一个时机而已。”管仲当逃兵,鲍叔牙说“他其实并不是懦夫,之所以这样爱惜自己的生命,完全是因为他的老母亲,他的母亲从小辛苦将他抚养成人,他知道母亲的辛苦,所以他拼命保全自己的生命,就是为了要奉养老母亲,他是一个大孝子,是一个贤人。”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鼎力相助,管仲不成功都难。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永远都是个硬道理。
齐桓公当初因为管仲射了自己一箭,立志要杀他。但在鲍叔牙的推荐之下改了主意。羁押管仲的囚车刚进齐国,齐桓公就派鲍叔牙来迎接。进了都城临淄,管仲连囚服都还没换,就被齐桓公当场任命为相国。不计前嫌,唯才是用,这是领导人用人的最高境界。而被领导看中的管仲,在日后又如何能不尽心尽力呢?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管仲却没有推荐鲍叔牙。管仲要死的时候齐桓公到病榻前询问谁可继任宰相,管仲就说鲍叔牙不行,他为人贤良,但过于嫉恶如仇,不是当宰相的料。后来,一些小人把这话传给鲍叔牙,本来是要挑拨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的关系,鲍叔牙还是一如既往地说“管仲说得对,如果让我当宰相,我把你们这些小人杀干净。”管鲍之交的基础不是利害关系,不是互相借重,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图回报。
齐桓公要招揽天下贤才,别出心裁搞了个“庭燎之礼”,就是在广场中烧起100把火把招才,烧了一年没人来,齐桓公大惑不解。有天来了一位自称“东野鄙人”的老头,说自己会“九九乘法口诀”,齐桓公认为这是小儿科,不想招。老头开导齐桓公,像我会“九九乘法口诀”的人你都接待,还愁没人来吗?齐桓公顿悟,礼遇老头,消息传开,人才沓来。人才是分层次的,有人用“塔尖”和“塔基”来比喻人才的层次性,礼遇“塔基”人才,打好基础,“塔尖”人才便会不请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