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会再次走热吗
标题:中国楼市在结构性分化中的新动态: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回暖,三四线城市仍面临压力
副标题: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信心的逐渐修复,中国楼市呈现出企稳态势,但城市间差异显著。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逐渐展现出企稳的态势。尤其是在2025年,楼市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征,这一现象在不同城市、区域及产品类型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政策扶持与市场信心重塑
政策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为楼市注入了新的活力。首次将“稳住楼市”写入工作报告,同时推出一系列政策,如调减限制性措施、拓宽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等。专项债加速收购存量商品房、头部房企销售回暖等举措,共同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在政策叠加金融支持的作用下,如万科获得低息贷款,部分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缓解。
二、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率先回暖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新房价格连续环比上涨,二手房市场同样活跃,成交量显著增长。深圳新房成交同比暴增,资本聚焦热点区域。在二线城市中,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量价连续多月修复,核心地段豪宅及学区房价格回升。其他如成都、天津等城市,成交量也逆势上涨。
三、三四线城市及远郊区域仍承受压力
与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的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四线城市及远郊区域仍面临“有价无市”的困境。远郊楼盘因配套不足、需求萎缩而成为去化难点。部分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房东降价求售现象普遍,供需矛盾突出。
四、市场分化加剧,全面走热可能性低
当前楼市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受益于人口、产业集聚,热度回升;而多数三四线城市受制于库存高企、人口流出,短期难现反弹。这一分化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全面走热的可能性较低。
结论:整体而言,中国楼市已走出底部,但难以重现普涨行情。在政策的扶持下,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可能会维持温和回暖的态势,部分区域可能出现局部热度。而三四线城市则仍以去库存为主,市场压力将持续存在。这一结构性分化的现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将持续,投资者和购房者需要更加审慎地分析市场趋势,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