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镇国之宝之渎山大玉海
中华文化瑰宝璀璨夺目,其中镇国之宝更是举世瞩目。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镇国之宝之一的渎山大玉海的世界,感受其独特魅力。
渎山大玉海,被誉为元代的里程碑式玉器,是国之重器中的绝世孤品。它起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期的至元二年(1265年),由皇家玉作精心制作而成。这件巨型贮酒器的制作意图在于展现元代国势的强盛,同时也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
渎山大玉海以其庞大的体积和精湛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整件玉器呈椭圆形,由一块重达3500公斤的青灰夹生黑斑玉石雕刻而成。其独特之处在于继承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同时在俏色方面也展现出匠心独运的技艺。
渎山大玉海的纹饰雕刻细腻且富有创意。玉器的周身饰以波涛汹涌的大海图案,下部采用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上部则以阴刻曲线勾划漩涡作底纹。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玉器中雕刻的龙、鹿、猪、马、犀、螺等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出古代玉雕工艺的卓越成就。
这件玉器历经数百年的传承,见证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并预示了明清时代玉作高峰的到来。《国家人文历史》将其评为镇国玉器之首。渎山大玉海的制作不仅是琢玉工艺上的里程碑,更是中华文化传统与匠心精神的杰出代表。
自完成之日起,渎山大玉海便备受推崇。它曾被置于元大都的太液池中的琼华岛上,后移至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在清代乾隆年间,更是多次对其进行加工剔刻,并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使其更加精美。如今,这件玉器被妥善保护在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承光殿前,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巨型贮酒器,它不仅反映了元代的国势强盛和版图辽阔,更展现了古代玉雕工艺的卓越成就。它的制作与传承,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匠心和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