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的彩调
桂林的彩调:充满乡土魅力的快乐剧种
你是否曾被“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所吸引?桂林不仅有如画的山水,还有一种让你叹为观止的传统文化艺术——彩调。你可能对彩调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一旦了解其背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定会为之倾倒。
彩调,这个源于桂林农村歌舞、说唱衍化而成的戏曲剧种,俗称调子、彩调、彩灯等。它起源于广西北部农村,流传甚广,名称因地而异。桂林称之为彩调,柳州、河池等地称之为调子戏,平乐、荔浦一带则称之为采茶戏、彩灯。
彩调的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剧目内容贴近群众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它于1955年被统一定名为“彩调剧”,并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彩调的唱腔属联曲体,分板、腔、调三大类。其中板有诉板、哭板、骂板、忧板等;调有比古调、走马调等。腔则以脚色行当区分,如小生腔、旦角腔、丑角腔等。还有一些根据人物身份、职业和身段动作细分的腔调,如相公腔、化子腔、挑担腔、饮酒腔等。彩调的音乐伴奏分左、右场,左场为弦乐,右场为击乐,弦乐和击乐的配合使用,使得彩调的唱腔更加丰富多彩。
彩调的表演艺术富有地方特色,尤其在“三小戏”中最为突出。步法、扇花、转身、亮相以及旦脚的特有指法等都各有数十种。扇子、手帕、彩带被誉为彩调表演的三件宝,其中扇子更是被誉为“万能道具”。
来到桂林,除了欣赏美丽的山水,不妨也感受一下彩调的魅力。彩调不仅仅是一种戏曲形式,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生活艺术,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去欣赏、去传承。
走进彩调的世界,你会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那种充满乡土魅力的快乐剧种,定会让你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