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评难吃狗不理报警
在数字化时代,一则微博探店视频的力量不可小觑。在遥远的某个角落,一则由微博博主@谷岳发布的关于狗不理王府井店的探店视频,如涟漪般激起了公众的广泛讨论。他提及的包子“肥腻有余,皮厚馅少”,以及价格偏高的问题(每两屉高达百元),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这则视频竟然获得了超过千万次的播放量,让人们开始质疑这家老字号餐饮的服务质量。
事件的关键节点清晰明了:
商家选择了以报警声明的方式回应。涉事门店通过微博账号@王府井狗不理店发布声明,强硬地称视频内容属于“恶语中伤”,并明确要求博主公开道歉。这份声明犹如短暂的风暴,迅速被删除,微博账号也黯然注销。
接着,狗不理集团紧急行动,于9月15日凌晨发表声明,宣布解除与王府井店加盟方的合作,并将责任切割得清清楚楚,强调该店为独立加盟商,与集团的直营店毫无瓜葛。
而博主谷岳也迅速回应争议,他表明并未收到警方的联系或法律文书,同时坚定地指出,视频内容仅仅代表他的个人消费体验,并无恶意诽谤之意。
在这起事件中,争议焦点显而易见:
法律边界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法律界人士明确指出,消费者对餐饮服务的主观评价并不构成侵权,而且在公共场所进行拍摄属于合法权利。涉事门店所主张的“名誉权受损”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商家的舆情应对方式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商家的报警行为反而激发了网友的反弹情绪,形成了“难吃还不让说”的负面舆论,这无疑加剧了事件的恶化,产生了二次传播效应。
事件的爆发也揭示了老字号品牌在加盟模式下的隐患。狗不理品牌对加盟店的品控显然乏力。事实上,王府井店早在2005年就已改制为独立运营,而集团在面对危机时的切割动作也被指责为“甩锅式公关”。
这一事件无疑加速了狗不理品牌的衰落。公开数据显示,其毛利率自2017年起便持续下滑,而在2020年5月更是从新三板退市。网友们戏称“狗不理真的要变成狗不理了”,这反映了公众对老字号“价质不符”的普遍不满。在社交媒体的时代,一则视频、一次体验、一次不满意的消费都可能成为公众审视品牌、评价品牌的契机。这起事件也警示着所有品牌,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兴势力,都必须重视消费者的声音,真诚对待消费者,才能真正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