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从来都是道德的重要基础
来源:www.huluw.com 编辑:葫芦网 浏览:38℃ 2023/7/20 17:56:16
广告位26:文章内页(全站)
道德建设一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以德治国,伦理学从来都是党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每一个时期,党和国家都要树立一批道德榜样,其中以雷锋的影响为最大,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与化身。每隔几年,国家也都要开展一场充满道德内涵的精神文明运动,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德治国、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在教育系统,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各级学校、单位及全社会的必修课。
另一方面,从社会实践的视角看,道德建设似乎又一直处于不令人满意的状态。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就有“道德滑坡”一说,认为“文革”破坏了原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搞乱了人们的思想,降低了大众的道德水准,因此要重建社会主义道德。为此,还在1986年通过了最高规格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转眼30年过去了,当我们关注今天的社会道德状况,到底进步了多少呢?在某些方面似乎比30年前更加不堪,如不敢扶摔倒的老人,粗俗的行为为国际社会所诟病等等,而乱扔纸屑、随地吐痰之类的习惯似乎教育了几代人也未见好转。
就最近60多年的社会实践看,我们在道德建设上可以说事倍功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道德传统的文明古国,经过这么长的和平时期,道德水平仍然处于为大众与社会都很不满意的状态,我们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
一个人为什么要讲道德?为什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的基础是什么?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这就是集体主义原则。个人构成了集体,集体高于个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就要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是根本的道德要求。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在中国这样一个存在多种宗教、众多信仰的14亿人口的大国,要搞好道德建设,还需要开放更多的道德资源。人的精神需求是多元的,不可能仅仅由一种思想来满足。就道德建设来说,古今中外都以宗教作为重要的精神基础,由具有超越性的神圣力量主导道德思维,以此引导大众的道德实践。
就佛教徒来说,讲道德、做好人的根本基础就是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获得美好的未来,就得时时刻刻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一位基督徒而言,服从上帝的律法是必须的,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在末日审判时得到清算:好人进天堂,坏人下地狱,因此必须要做有道德的人。儒家无论是否被看成是宗教,都是中国人道德行为的最重要基础,儒家伦理的基础是历史审判,对于一般老百姓强调上对得起祖先,下庇佑后人;对于精英群体则强调名垂青史,盖棺论定,以历史声誉作为引导人向善弃恶的基础。这些宗教道德思想,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构成了几千年来民众的道德实践基础。
长期以来的社会调查表明,个人的宗教信仰与道德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关系。就现实看,一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都很高的现代化国家,如美国、欧洲,教堂林立,宗教生活依然活跃。而在一些经济发展还不是很好的国家,如缅甸、斯里兰卡等,由于其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社会道德也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宗教是道德的重要基础。当一个社会排斥、拒绝了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人类优秀遗产,将道德建设的基础过于窄化,是不可能满足民众的道德需求的。要从根本上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建设一个良善的社会,就必须要开放包括宗教在内的最广泛的精神资源。宗教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对于道德来说,宗教肯定是一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