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支付
一、全球布局的CIPS核心系统支撑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作为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已发展成为一个覆盖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连接超过3000家银行机构的清算网络。这个网络横跨六大洲,为跨境支付提供稳定、高效的解决方案。
CIPS系统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引人注目。自2018年二期系统上线以来,混合结算模式的实现使得日均处理资金规模达到惊人的1357亿元(根据2019年数据)。不仅如此,该系统在2023年首次推出长假期间持续跨境清算服务,展示了其灵活性和可靠性。而在2024年,全新的「全额汇划」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支付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CIPS系统采用了ISO20022报文标准,这一标准与SWIFT系统的报文可以相互转换,确保了跨境业务的直通处理,大大提高了跨境交易的便捷性。
二、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助推CIPS发展
在政策与市场共同推动下,CIPS的发展势头强劲。监管创新是其中的重要推动力。例如,「跨境人民币+货币桥」场景的应用正在推动新的交易模式。在宁波地区,通过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实现的点对点交易,结算成本较传统SWIFT降低了30%,这一创新展示了巨大的潜力。
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1至8月,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达到41.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1.1%。预计全年收付规模将突破64万亿元,占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例将提升至26.5%。
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结算也取得了突破。2024年,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规模达到4.6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了0.3个百分点。这些成绩展示了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日益重要地位。
三、银行服务能力升级助力CIPS发展
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升级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支持CIPS的发展。通过「离岸+在岸」的联动模式,它们提供综合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中行、工行等机构利用CIPS直参资格,实现跨境汇款实时到账,为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汇丰、渣打等外资行则通过境内分行接入CIPS,服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动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使用。
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已经形成了以CIPS主干网络为核心,「货币桥」创新通道与银行服务体系为辅助的三层架构。2024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占比已经达到7.3%,较2020年提升了3.1个百分点。展望未来,随着数字货币等新技术应用的深化,预计2025年将实现更多24小时不间断清算场景,为跨境支付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率。